“一问三不知”的出处及相关释义大全.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01880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问三不知”的出处及相关释义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问三不知”的出处及相关释义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问三不知”的出处及相关释义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问三不知”的出处及相关释义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问三不知”的出处及相关释义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问三不知”的出处及相关释义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问三不知”的出处及相关释义大全.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俗话“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人们常说“一问三不知”,大家都明白其意思,就是说什么也不知道。那么“一问三不知”到底是哪三不知呢?其含义起源是怎么回事? ?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现指怎么问都说不知道。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为什么它可代表所有的事全然不明呢?它本来是出自左传,据记载,晋国的荀瑶率领军队攻打郑国时,荀文子认为,不可轻举妄动,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即中字,三代衷字有“中心”一解)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楚汉传奇剧照 项羽 虞姬 -霸王别姬? title=俗话“一

2、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 这段记载在古书中首先提出了“三不知”的说法。 荀文子说话的大意是,仁人君子的进攻谋略,是开始、中间和最后终结(即“始衷终”)都弄得了如指掌明白清楚才进攻。现在我们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难吗? 所以,从这段话可以理解,“三不知”指的是开始、中间、结局都全然不知。 明朝人姚福在清溪暇笔一书中的说法也印证道:“俗谓忙遽曰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盖本左传。? title=俗话“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楚汉传奇剧照 “一问三不知”是指事情从始对终三阶段全不知晓,囊括了世间万事的来龙去脉,加则累赘减又不足。刚刚好呢!故事全貌回顾: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

3、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

4、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title=俗话“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

5、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

6、军回国。? title=俗话“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 含义演变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邓拓在他的变三不知为三知一文中,对“始、中、终”做了很详细的阐述:“始,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它包括了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中,就是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过程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过程在内。终,这就是事物发展变法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三不知”从最初的始、中、终三方面都不知道,逐渐产生了别的意思。后来用“三不知”制对内情一无所知,有时指装糊涂。明代小说二刻拍

7、案惊奇卷三说道:“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用“三不知”表示匆匆忙忙、冒冒失失。金瓶梅十三回里有“那西门庆三不知正进门,两个撞了个满怀。”可见,“三不知”还有突然、一下子的用法。清代无名氏所作定情人中写道:小姐一见彩云,就问她:“我刚与若霞说的几句话,怎就三不知不见了你,你到哪里去了这半晌?”而到现代,“三不知”就只是表示对情况一无所知了。? title=俗话“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 成语故事1.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公子般到

8、了齐国后,向齐国的君主陈述了晋国如果吞并郑国就会威胁到齐国的情况,祈求齐国派兵救援郑国。齐国的君主觉得公子般说得有理,于是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当陈成子率领军队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这时,郑国的向导子思可坏了,他很清楚,如果齐军不抓紧行进的话,郑国的都城可能就会有危险了。于是,他力劝陈成子赶快渡河。陈成子也知道情况紧急,于是下令过河。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晋军统帅荀瑶见齐国军队来救郑国,感到很意外,因为他没有想到齐

9、国会出兵和晋国交战。他看到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我们还是撤兵吧。”? title=俗话“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荀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想让这位使者去离间陈成子和郑国的关系。没想到,陈成子根本就不信这个使者说得话,把他赶了回去。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荀寅的人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

10、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释义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典故溯源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於是张良至军

11、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title=俗话“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 楚汉之争注释:“沛”本是地名,刘邦曾在那里作过官,所以沛公指刘邦。项羽与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是秦未大起义中最强的两支队伍。这一年,他们兵分两路进攻秦国首都咸阳。临行前,他们约定,先入咸阳者为关中王。结果,刘邦先攻破了咸阳,控制了函谷关。项羽率军也不敢怠慢,一路英勇杀敌,率领大军到了咸阳附近新丰县鸿门这个地方时,在那里驻扎了下来。有一天,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亡秦之君子婴作丞相,把秦国的珍宝都占为己有。”项羽听了大怒,说:“明天一早,好好

12、犒劳士兵们,好为我一举击溃沛公的部队。”当时的形势是,项羽有四十万军队,驻在新丰县鸿门;刘邦才十万士兵,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的一个远房叔叔项伯与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听到这消息,他连夜告诉张良,劝他赶紧离开。张良不愿背叛刘邦,经张良介绍,刘邦热情地接待了项伯,并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劝刘邦亲自去向项羽解释、道歉,以避免这场大战。当时刘邦的人数和战斗力远远不能与项羽相比,听说项羽率兵来攻打,心中不禁惊恐万分。谋士张良看到这一情景,马上为刘邦献上一计。他要刘邦会项羽军中,主动去解释,说自己没有称王之意。这样就能取得项羽伪谅解,避免眼前的灭顶之灾。第二天清早,刘邦只带了一百多骑马的随从来拜见项

13、王。到了鸿门,向项羽赔罪道:“臣与将军协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臣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我自己也未料到竟然能先进入关中破秦,得以在此地重见将军。现在有小人的流言蜚语,企图使将军与臣不和。”项羽说:“这是沛公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生气到这种地步呢!”? title=俗话“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 为了明白刘邦能控制韩信,请考虑一下刘邦几次夺韩信军及擒韩信的事。项羽毫无城府,当天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还请范增、项伯、张良作陪。范增早已看出刘邦的野心,多次告诫项羽:“此人不除,必留祸患”。酒席间,他曾多次暗示项羽动手,项羽始终对他不理不睬。无奈,他只好另想办法。于是范增起身离席,到帐

14、外召来项羽的堂弟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下不了狠心,你进去上前祝寿,祝寿毕,就请求作剑舞助兴,趁机在座席上袭击沛公,杀掉他。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将都被刘邦俘虏!”于是,项庄抽出腰中宝剑,来到大帐之中说:“我现在舞一回剑为大王和诸位助兴。”说完便舞起剑来,时时伺机刺杀刘邦。项羽的堂叔项伯与张良交好,不愿杀掉刘邦,于是对项羽说:“一人独舞,兴致不高,让我和他对舞吧!”项伯也拔剑起舞,暗暗地用自己的身体挡着刘邦,使项庄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张良看到这种情况,赶忙出去对刘邦的武将樊哙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大意是就是:项庄舞剑,他的用意就是要杀沛公啊!? title=俗话“一问三不知”是

15、哪三不知 ?刘邦的军师张良 霍青 樊哙听后,执盾仗剑,打倒几个想阻拦他进帐的卫士,一直闯入宴会大帐。项羽正在饮酒,见一员大将闯入账中,心中十分喜欢,连夸樊哙英勇。马上命人给樊哈递上一条猪后腿,并问他:“你敢喝酒吗?”樊啥说:“大丈夫连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刘邦辛辛苦苦攻下咸阳,侯大王来接收,立下这样的大功,得不到奖励还不说,还要遭到杀害,如此下去,谁还敢为大王效力呀,大王,这事可要三思啊!”项羽说:“将军多心了,我没有杀刘邦的想法,请安心喝酒吧!”刘邦看此地不能久留,便找个时机悄悄地溜出,同樊哙回到自己的营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后来张良说的“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演化成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成语。 范增小传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是居(今中国南部安徽省桐城南)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