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全国 I 卷诗歌鉴赏题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87967865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全国 I 卷诗歌鉴赏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十年全国 I 卷诗歌鉴赏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十年全国 I 卷诗歌鉴赏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十年全国 I 卷诗歌鉴赏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十年全国 I 卷诗歌鉴赏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年全国 I 卷诗歌鉴赏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全国 I 卷诗歌鉴赏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全国I卷十年诗歌鉴赏题200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2009【鉴赏】

2、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

3、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

4、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20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

5、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2010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一句一个场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2011阅读下面这

6、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答:2012【答案】(1)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问”!)。简要说明如下:上阕首句写“秋阴向瞑”显然

7、是天光昏暗,下阕首句写“更深寂静”显然是夜深人静,综合起来看,词人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写的。(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解析】两道题目都比较简单,都问的是写法,且互为补充。整首词是典型的“情景交融”之作,以景写情,情感调子低沉、凄清、孤独。全词线索分明,由傍晚时分到更深夜半,傍晚天光昏暗,一庭凄冷,寒声阵阵,又没有亲人(或友人)的音信;更深夜半时分,人们各自走远,主人公独对孤灯,难以入眠,孤独凄清之情深矣。【点睛】“古诗词鉴赏”是每年必出的经典题目,在中华文化弘扬全世界的今天,继承

8、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人是诗意的民族,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继承和发扬这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何况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鉴赏古诗词的水平,就必须经常诵读、涵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相关知识,要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去,而不是小学生、初中生的泛泛而读。20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2012课标全国卷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8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怀。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首怀远词,词一开头就直接表明了“千里念行客”,以及下文具体描写思念的细节,这些都表达了对千里之外行人的思念之情。“红叶黄花秋意晚”既是写景又是寓情。红叶黄花是深秋之景,点明离别时间;用这样的景象来渲染离别气愤,借以表达别后的思念之情。9答案 关系是

10、: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就砚旋研墨”是说词人就着“临窗滴”的眼泪,研墨,和泪而书。“红笺为无色”前面说到了“和泪而书”,又说道“此情深处”,所以就会潸然泪下,打湿红笺,红色褪去。诗歌赏析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出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

11、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极写其失望之意,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

12、“渐字极婉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婉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20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 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

13、。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蒙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9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以及其含意的能力。根据注

14、解,贺知章归隐,玄宗诏赐镜湖一角,而在词人陆游看来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何必要你皇帝赏赐呢!这显然是词人向皇帝发牢骚,表达了一种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激之情。【诗歌赏析】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更进一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

15、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 下片承“江边渔父”生发,以“轻舟”“低篷”之渺小与“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三句写湖上生涯,词的意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镜湖元自予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陆游借用这一故实而翻出一层新意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出,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越,逸响悠然,浩歌不绝。20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阮 郎 归 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