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全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6660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全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全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全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全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全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全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全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全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Cl35.5 Na23 Mg24 Zn65 Si28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2分)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小麦酿酒B苹果腐烂C海水晒盐D石蕊试液遇盐酸变红【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小麦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石蕊试液遇盐酸变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氧化物:磁铁矿和铁锈B合成材料:塑料和合金C氧化反应:铁的生锈和燃烧D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沼气【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B、根据材料的分类解答;C、根据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解答;D、根据天然气和沼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解答;【解答】解:A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磁铁矿和铁锈都是混合物,故错误;B、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C、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铁的生锈和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D、天然气和沼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特征、氧化物、氧化反应等有关知识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最终质量都会增加,其原因只和水蒸气有关的是 BA固体烧碱B浓硫酸C生石灰D洁净的铁钉【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分析】A、固体烧碱吸水并于二氧化碳反应B、浓硫酸吸水使自身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

4、钙又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D、铁钉会在空气中生锈,是氧气与水蒸气反应的结果【解答】解:A、固体烧碱吸水并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与水,故A选项错误B、浓硫酸吸水使自身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只与水蒸气有关,故B选项正确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又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故C选项错误D、铁钉会在空气中生锈,是氧气与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一些物质的常见性质进行的考查,是对学生掌握一些常见化合物的性质有一定帮助4用浓硫酸、水、锌粒等药品制取氢气并检验氢气的纯度,下列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D A读取液体体积B稀释浓硫酸C制取氢气D检验氢气

5、纯度【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分析判断;D、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故B错误;C、制取氢气时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漏气,故C错误;D、检验氢气的纯度时,用拇指堵住盛满氢气的试管口,然后凑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手指点燃,听是否有尖锐爆鸣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6、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B金刚石、石墨与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CCO2和CO都能使动物死亡,所以都有毒性DCO2中混有少量的CO,可通过点燃混合气体的方法除杂【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碳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B、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其它杂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判断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碳和一氧化碳均

7、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故选项说法正确。B、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分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故选项说法错误。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8B硫的元素符号为SiC最外层电子数目:硫氧D等质量的硫和磷中

8、,所含原子数目较少的是硫【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解答】解:A、原子序数:YX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硫的元素符号为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最外层电子数目:硫=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硫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磷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等质量的硫和磷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少的是硫,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72017年6月5日是46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立的主题是“绿水和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相符的是 A工业燃煤使用前进行脱硫处理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中C用燃烧

9、的方法处理塑料垃圾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专题】空气与水【分析】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的做法,利用环境保护,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对燃煤进行脱硫处理,可减少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故A正确;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中,可导致水体污染,故B错误;C、用燃烧的方法处理塑料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加重空气污染,故C错误;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加重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水污染的途径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答的关键,把握常见的有害物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8如图为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质量分数

10、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氮元素质量分数的是 ABCD【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12:16:(142):4=3:4:7:1,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则表示氮元素质量分数的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BA实验I中蜡烛熄灭、实验II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C实验III中蜡烛熄灭

11、,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D实验IV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实验中蜡烛因为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实验中因为氧气充足,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故A正确;B、实验中蜡烛熄灭、实验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

12、燃烧,但没有降低温度灭绝空气,故B错误;C、在实验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故C正确;D、实验中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对于如图,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氢气在化学反应中破裂成氢分子C聚集过程一定属于物理变化D分解和结合过程电子总数不发生改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由图示可知: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由2个氢原子结合生成氢气分子;分子的构成;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13、等信息进行解答。【解答】解: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故正确;B、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在化学反应中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故错误;C、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正确。D、分解和结合过程电子总数不发生改变,故正确;故选:B。【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1下列教材中的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D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 是氧气气中燃烧的现象 B石灰石和足量稀硫酸反应:固体逐渐消失,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生成CaSO4阻止继续反应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4、,放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不能描述生成了什么物质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后: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石灰石和足量稀硫酸反应,刚开始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由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2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酸(C2H5SH)。乙硫酸的燃烧反应如下:2C2H5SH9O24CO26H2O2X,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C X是SO2AX由碳、硫、氧三种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