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测试卷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6365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测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8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 11 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测试卷 一、 选择题 1. 下表所示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变化情况,其主要原因是( ) 1928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位次 1928 年 1932 年 1937 年 在欧洲所占位次 2 1 在世界所占位次 5 3 2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 下图为宣传斯大林的海报。1929 年 12 月 21 日,苏联举国上下庆祝斯大林 50 寿辰,各地党组织和个人 纷纷向斯大林发出致敬信,许多城市、工厂、农庄

2、和街道都用斯大林的名字来命名。这说明( ) A苏联喜欢向国家领导人祝寿 B苏联喜欢用人名为某一个地方命名 C苏联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到了顶峰 D当时苏联的法制建设不健全 3. 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 4.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 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 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

3、,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 ) A“斯大林模式”下人民生活物资的匮乏 B伊万生活的窘迫 C伊万老婆有强烈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D余粮征集制严重地影响了百姓的生活 5. 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6. 1917 年 11 月 6 日,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 开始了一次对世界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就是( )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 C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改良 D世

4、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7. 1921 年,苏俄在国民经济陷于瘫痪的状态下,果断地在全国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一五计划 D农业集体化 3 8. 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 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 验”是( )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9. “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这 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一经济政策的内容 (

5、)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10. 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 ) A加强军事建设 B彻底肃清反动敌人 C恢复国民经济 D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11. 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苏联时期的是 ( ) A新经济政策 B列宁逝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新宪法的制定 12. 下图是某国国徽,麦穗上缠着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文字写成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飘带。 该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罗斯 D苏联 13. 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 19211925 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4

6、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4.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用社会主义经济战胜资本主义 B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 C最大限度地集中物质力量战胜敌人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15. 下列有关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由于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对社会主义建设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C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D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二、 问答题 16. 在俄罗斯,有关列宁遗体下葬的争论近年来一直没有停息。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苏联历史,

7、去感受伟 人的风采。 【感知历史】 (1)1917 年 11 月,列宁领导了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921 年,列宁为首的党中央断然决定废止_,正式在全国实行_。 5 【分析历史】 (3)请对列宁先后制定的两项经济政策进行一下评价。 【探究历史】 (4)你是怎样看待列宁这样的伟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 17. 观察下图,填写下面的内容。 (1)下图人物是_,他开始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时间是_。 (2)他担任最高领导人期间,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工业化:_ 农业集体化:_ (3)他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_。 18. 阅读下列材

8、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 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 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 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材料三 1978 年 12 月 18 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 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

9、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请写出列宁“思路”的主要内容。 6 (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到 20 世纪 90 年代 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材料三指出的是哪次会议?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 (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你从中获 得了什么启示? 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2、C3、B4、A5、C6、A7、B8、B9、 B10、C11、A12、D13、 B14、B15、B 二、问答题 16、 (1)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10、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的,在取得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胜 利后,此项政策已经越来越不符合苏俄的实际情况。新经济政策广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国民经 济的恢复,为经 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历史造就伟人,伟人推动历史前进。 17、 (1)斯大林 1924 (2)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 二。实现农业集体化,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18、 (1)思路:实行新经济政策;模式:斯大林模式。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或缓和经济危机,恢复发展经济); 特点:进入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 (3)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折原因: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或会议作出把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共同作用: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改革必须立足 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