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地理专题3等值线(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6240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地理专题3等值线(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专题3等值线(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专题3等值线(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专题3等值线(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专题3等值线(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地理专题3等值线(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地理专题3等值线(练习含答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3 等值线一、选择题 自谋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B12C16D18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3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丙【2011全国大纲卷文综911】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

2、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46题。4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5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6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2013全国大纲卷文综12】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78题。7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HR BQRCQH DHK8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AQR之间BNM之间CSR之间DSK之间

3、【2013全国新课标 911】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9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10 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A 14日14时 B 14 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 日11时11 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 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 C 黄土高原,10、11月份 D 东南丘陵,4、5月份【2014全国新课标46】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

4、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1214题。12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13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 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14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2015全国新课标7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517题。15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6下列城市附近海

5、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17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线路分布如下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时的第一天)。完成1819题。18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A路线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B路线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C路线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 D路线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19影响路线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是A纬度与大气环流B地形与大气环流 C纬度与地形D人类活动下图为“我国某地

6、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2021题。20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1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甲地中雨,乙地中雪甲地小雪,乙地小雨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AB CD二、综合题(56分)22. (2014四川卷)(28分)图6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4分)(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

7、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6分)23.(2010全国卷36)(2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4中的三幅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图4(1) 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12分)(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农业生产的影响。(16分)专题5 等值线 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1-5 CBCDB 6-10 DABBB 11-15DDBBB 16-21 ACBCCA 1 C。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图

8、示地区中的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度差为2C;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区域,9日6点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米附近温度最低5-7,9日15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21-23,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14-18,C选项16正确。2 B。主要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由图可知,白天时,因是晴天,气温高;而夜晚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故白天晴天时,昼夜温差大。而白天是多云天气的,因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反射削弱作用,温度低,而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相应较高,昼夜温差小。3 B。主要考查城市一天中最高温度的形成原因,也就是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9日是晴天,一天中的

9、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12时,而太阳辐射能量传递给地面,需要一个过程,故地面辐射最大值是13时,而地面辐射在把它所获得的热量逐层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及高层大气,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通过读图,很容易发现,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在图示区域右侧的15时左右。4 D.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运动。根据海拔高度可知三地大气位于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以对流运动为主。上下部大气的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旺盛。由此可知丙地最稳定。5 B。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运动。结合上题分析可知,8时甲地对流最旺盛,甲、乙两地相距约80千米。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正午前后甲地气流将会到达乙地,乙地

10、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6 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根据纵坐标海拔高度可知,该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下。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东南丘陵海拔在200500米。7 A。H地周围的等值线数值存在180和200两种可能,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理,可推知H地的数值范围有两种可能,即200220160180;K地的数值为180200140160;Q地的数值为180200;R地的数值为160180。比较四地的数值可知,HR两地的数值都有在160180的可能,故二者的种密度可能相等,因此选A项。8 B。该种动物的种密度

11、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大致呈正相关,表现为年平均气温高则种密度高,年平均气温低则种密度低,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通常是低纬度高于高纬度,地势低的地方高于地势高的地方。比较四个选项,只有NM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他地区则存在负相关关系,故选B项。9 B该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判读。由材料信息“14日6时的气压形势”,题干中要求确定“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 甲地位于低压中心东侧,可在图中甲点附近直接做经过甲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我国某地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大约30-40,为偏南风,故选B10 B该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和比例尺的计算。由材料信息“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

12、的速度东移”,用直尺连接甲点和L点,采取相对运动的原理,并画出箭头向西(由甲指向L),结合图中的线段式比例尺,量算甲到L大约100千米,在低压中心控制下,可能出现暴雨,甲地距低压中心以东约100km,低压中心向东接近甲地约需要12个小时,所以暴雨开始时间约为14日19时。11 D该题主要考查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压线比较稀疏,只有局部等压线密集且弯曲变形,同时还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说明地势有起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且3、4月为春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南低北高,故排除A。四川盆地,地势中低周高,地势崎岖,但是1、2月为冬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B。

13、黄土高原,从整体上地势较平坦,局部有起伏,等压线稀疏之中,局部弯曲变形,但是10、11月为秋季,开始收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C。东南丘陵,地势崎岖,东南临近海洋,4、5月为春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故选D。12 D根据铁路线修建的原则,在山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读图,图示铁路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主要是因为不穿越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对。图示天山地区河流短小,铁路线没有沿河修建,A错。线路没有经过主要城市,主导因素不是聚落,B错。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也是聚落主要分布区,C错。13 B铁路修建的意义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图中铁路线与城市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B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线路长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该地区是干旱区,洪水灾害少,C错。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较小,D错。14 B图示区位于干旱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