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5825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时间:50 分钟 满分:90 分) 1(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即位之初,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缴中央的贡赋“往来烦杂, 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 。富商大贾常常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元封元年(前 110 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 议,在全国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由中央统一在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 财物,并负责向京师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开支用度外,其 余由国家经营, “贵则卖之,贱

2、则买之” ,调剂物价。此后,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作用。(9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前两句话从政府行为和富商行为两方面分析。 第(2)问,首先,从汉武帝实行 均输平准政策的背景出发作答,这些政策不仅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和平抑物价,而且有利于运输成本 的减少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其次,根据材料“此后,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可知,有利于百姓负担的减 轻和国库收入的增加;最后,由中央政府统一推行均输平准政策有利于强化对地方的控

3、制和管理,从而有利 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1)背景:政府各部门抢购物资,易引起矛盾;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运输不便且成本高。 (2)作用: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平抑了物价;减轻百姓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减少运输成本,提高了 运输效率;国家经营,增加了国库收入;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答出四点即可) 2(2019 届高三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 ,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 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 ,允许产权自由流动, “贫富无定势” ,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 方面,

4、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 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 划分“主户”与“客户” ,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 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 “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此外,宋代立法 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摘编自吴钧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

5、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9 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允许产权自由流动, 贫富无定势 ,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 “两税法使古代 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 与乡村户 ”三句话分别概括。 第(2)问,据材料“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 不用缴税”得出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公正;据材料“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得出客观上 2 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据材料中“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得出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 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流动。 答案:(1)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商

6、品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变革。 (2)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流动;客观上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推动了 中国古代税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公正。 3(2018东北三省四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不断加紧的民族危机,清政府开始了长达 10 年的清末教育改革。1901 年清政府下诏,改书 院为学堂,诏书中明确指出造就“究心经济,力戒浮嚣” , “博通时务,讲求实学”之人。1903 年清政府颁布 癸卯学制 ,规定其办学宗旨为, “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1904 年颁布的 初等小学章程规定“绅董能捐设或劝设公立小学堂及私立小学堂者,地方官

7、奖之:或花虹,或匾额” 。 1905 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学务的正式教育行政机构。在建立的近代学制体 系中,有普通教育,也有专门教育,有高等教育,也有简易识字教育,有正规教育,也有业余教育。 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系。据估计,到辛亥革命前夜,新式学堂学生约有 200 万 左右,留学生 2 万上下,1905 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即以留日学生为主体。 摘编自马泽民论清末教育改革的实用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影响。(9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面

8、对不断加紧的民族危机”可知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根据材料“诏书中 明确指出造就博通时务,讲求实学之人”可知强调实用性;根据材料“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 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可知保守性与先进性并存;根据材料“在建立的近代学制体系中,有普通教育, 也有专门教育业余教育”可知鼓励民间开设学堂及学制具有多层次性。 第(2)问,应该从积极和不足两 个方面来作答,根据清末新政中关于教育改革的措施,我们可以得出其积极影响;其不足之处,根据材料 “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得出未能摆脱“中体西用”等思想的束缚,未能实 现中国的独立富强。 答案:(1)特点: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

9、强调实用性(适应近代化的需要);保守性与先进性并存;鼓励 民间开设学堂;学制具有多层次性。(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积极:初步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培养了先进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推动了民 主革命的发展,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任答三点即可) 局限:未能摆脱“中体西用”等思想的束缚,未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北京的砖井,大部分属浅水层的水井,因此含杂质较多,味道咸苦。水井有公、私 之分,居民宅院及大小寺庙中的水井为私井,各胡同里公共汲水的井则属官井。早先,居民可自由至官井汲 水至清军入关后官方将水井的使用权及取水权分地段转包予业者。 为了省水

10、,洗脸常三四人享用一盆水,即使是上流家庭,也多不设浴室。 清末成立了京师自来水公司,1910 年 2 月开始向北京市供水。家庭安装费用为 100 银元。 3 (当时)社会上对自来水的奇谈怪论很多。诸如,因自来水龙头乍放,带一点白色,便说是“洋胰子水” ; 由于水管埋于地下,便说什么它“专走地道,不见阳光” ,是“阴水”总之, “为谣言所惑” ,怀疑观望者 众多。至 1946 年,城内也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居民可以用上自来水。 摘编自邱仲麟水寓子北京的供水业者与民生 用水 、2009 年 12 月 22 日人民政协报等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前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存在哪些问题?简要

11、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前北京市的水务管理经历了哪些变革?其背后折射出一个怎样的 文明发展趋势?(7 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从水质、水资源供应、自来水普及速度等方面分析问题所在,从北京的地理 环境和传统的农耕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早先,居民可自由至官井汲水” “官方 将水井的使用权及取水权分地段转包予业者” “清末成立了京师自来水公司”可知从居民可以在官井里自由取 水到允许私人分段经营水务再到政府成立自来水公司;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从水井有公、私之分到成立 自来水公司可知,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向西方学习

12、。 答案:(1)问题:水质恶劣;水资源紧张;汲水方式原始;现代用水方式普及缓慢、艰难。成因:水层浅, 杂质多,影响水质;北京人口稠密,地表径流少,造成水资源缺乏;受传统农耕方式影响,用水方式落后; 思想保守、迷信以及安装、使用成本过高限制了现代用水方式的普及。 (2)变化:从居民可以在官井里自由取水到允许私人分段经营水务再到政府成立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城 市供水。趋势: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社会过渡;从固守本土传统到接受外来 先进文明影响。 5(2018安阳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 世纪 50 年代,中央发布和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国务院

13、关于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 。对于退休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 “妥善地安置年老和身体衰弱、因工残废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职员” “促进机构精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其后,我国退休制度建立起来。由于“文化大革命”带来退休工作的中断,中央又于 1978 年出台了国务 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使退休制度得以恢复。 20 世纪 50 年代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为男性 60 周岁,女干部 55 周岁,女工人 50 周岁。特殊工种提前退 休年龄要求男性 55 周岁,女性 45 周岁;除因工致残外,因病提前退休中男性

14、必须达到 50 周岁,女性必须达 到 45 周岁,20 世纪 70 年代的两项暂行办法保留了这些年龄规定,在其后的 30 多年来也未曾有新的法 规取代它。 摘编自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退休管制制度优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退休制度建立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退休制度的特点。(6 分) 4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的时空信息和所制定的法律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退休制度建立的背景。 第(2)问,据材料中“由于文化大革命带来退休工作的中断”得出实施过程中遭受挫折,据材料“保留了 这些年龄规定,在其后的 30 多年

15、来也未曾有新的法规取代它”得出内容相对僵化,据材料“国务院关于工 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 ”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两项暂行办法 ”得出主要以暂行办法为准则。 答案:(1)背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开展;保护年老劳动者利益需要;提高生产效率 的考虑;有关退休处理的暂行办法制定实施。 (2)特点:实施过程中遭受挫折;内容相对僵化;主要以暂行办法为准则。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安史之乱后,唐朝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刘晏接任盐铁转运使后,逐步对第五琦的“榷盐法”进 行改革。刘晏以“盐吏多则州县扰” ,因此,他只在产盐之乡“因旧监置吏” ,负责收盐户所煮之盐;转卖给 商

16、人,对盐商则“纵其所之” ,其余州县不再设官。另外他根据盐场的环境特点,派遣专门官员对亭户制盐进 行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同时,又于淮北十三处置巡院,以“捕私盐者” , “奸盗为之衰息” 。在距产盐区较远 的江、岭地区,则设置“常平盐” ,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结果“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 。 刘晏的改革成效显著,新法初行之时,盐利每年收入仅四十万缗,改革后, “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 服御、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盐政改革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刘晏的盐政改革。(7 分) 解析:据材料中的省略号分层,从省略号前的内容概括特点,从省略号后的内容进行评价。 答案:(1)特点:从食盐的生产、销售和技术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指导;引入市场机制,官商分利;因地制 宜(对产盐区和距产盐区较远地区实行不同的政策);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