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5748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跟踪检测(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晋城一模)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具有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A表明分封制逐渐崩溃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解析:选B“士”是分封宗法制下统治集团里最底层的统治力量,“有职之人”反映宗法制下的世官体制,材料“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逐渐崩溃,故A项错

2、误;由材料“部分具有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活跃,推动了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礼崩乐坏导致社会秩序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士阶层而非新兴地主阶级,故D项错误。2(2018重庆模拟调研卷)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这说明()A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B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C儒学与周礼完全对立D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解析:选B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而非周公,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先是周公确立了

3、“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而后又有孔子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先秦文化“重人轻神”的特点,故B项正确;孔子向来是十分推崇和维护周礼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关系的相关论证,故D项错误。3(2018沈阳一模)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A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B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C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D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解析:选A根据材料“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即曰:其唯学乎”得出该思想主张小生产者通过学习跻身统治阶层,这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

4、径,故A项正确;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礼法并用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该思想并未继承孔子的正名思想,故D项错误。4(2018张家界三模)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董仲舒此举意在()A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B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C糅合道家、阴阳家的理论D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解析:选D董仲舒儒学与先秦儒学有所不同,但并不代表董仲舒的儒学就有优势,故A项错误;由材料信息“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可知其目的不是神化君权,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儒学糅合道家等

5、其他学说的理论,只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说明董仲舒意在服务于当时汉武帝大一统的现实需要,故D项正确。5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B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D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解析:选D秦朝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便已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儒学士大夫家族通过垄断知识演化成士族集团,未体现其经济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儒学士大夫家族演化成士族集团,与

6、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儒学士大夫家族通过垄断知识演化成士族集团并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说明自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对政治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故D项正确。6(2018广安二模)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做法旨在()A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B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C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D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解析:选A由材料“仲尼弟子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可以看出思想流派的变化以及继承的关系,故A项正确;“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不能体现体例的完整性,故B项错误;

7、在汉代儒家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并不高,故C项错误;“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只是史记的一个体例编写原则,无法体现多元化,故D项错误。7(2018聊城一模)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儒而诋毁宋儒。但姚文田“独持议,谓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孟,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姚文田的这一说法()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B糅合了儒道思想发展了儒学C理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脉络D旨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解析:选A根据材料“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可知,姚文田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故A项正确,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道家思想,故B

8、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借古讽今,故D项错误。8(2018银川二模)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A天人感应限制君权B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C反省内心恢复良知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解析:选C题干未提及天人感应思想,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即深刻探究万物,掌握天下之理,与题干中“吾心自有光明月”相悖,故B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吾心自有光明月赏心何必中秋节”,可知这是心学,此诗的作者是王阳明,主张反省内心恢复良知,故C项正确;“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是李贽的思想,故D项错误。9(2018梅州二模)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

9、,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解析:选D材料表明李贽反对对孔子盲目迷信,与奠定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开启经世致用之风无关,故A、C两项错误;“背离了儒家”与材料“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可知,李贽反对孔子的绝对权威,这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以及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故D项正确。10(2019届高三山西六校联考)章太炎曾说:“船山(王夫之)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

10、源木本,瑞在于斯。”其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A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解析:选D王夫之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其与近代先进人士的关系,未体现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依旧属于儒家思想的自我革新,故C项错误;材料“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说明王夫子对近代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11(2018怀化二模)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旧唐书回纥传“云

11、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全唐诗“诸邵多透纸袄为衣。”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解析:选A人们穿着“纸衣”的前提条件是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故A项正确;人们穿着“纸衣”不能说明丝麻纺织出现严重倒退,故B项错误;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D项与表格内容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不符,故D项错误。12(2018滨州期末)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12、。”由此得出()A汉字最早起源于鸟兽蹄印B文明的形成受益于生活的启迪C神话故事揭示了历史真相D仓颉造字宣告文明时代的到来解析:选B材料中所说的仓颉造字是神话传说,不能作为证明汉字起源的依据,故A项错误;材料中所讲述的是传说仓颉见到鸟兽蹄迒才发明文字,这反映了文明的产生受益于生活的启迪,故B项正确;神话故事只是传说,没有考古发掘作为依据不能证明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仓颉造字不能作为文字诞生的开始,因此不能宣告文明时代的到来,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高三福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齐桓公当政时

13、期,在临淄的稷门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当时稷下曾先后存在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以及博学而无所归属的学者。在稷下有定期的学术集会,稷下学宫的讲学已经超出了一般私学讲学的水平,显得更为正规。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国君主让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即不担任具体职务,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齐宣王当政时,齐国势力强大,却能向士人折腰求作学生。正由于此,致使天下学者竞相来齐。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与轴心时代材料二早在东林书院建立前,明朝政府已有三次焚毁书院之举。1604年,顾宪成等人创建了东林书院。东林书院讲学比较拥护程朱学说,反对引儒入禅、不务实用的王学末流。讽议朝政

14、,反对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东林书院开创的独特新学风。顾宪成宣称:是非者,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无庸效市贾争言耳。随着魏忠贤势力扩大,朝廷下令焚毁东林书院。黄宗羲等认为:东林讲学者不过数人耳,其为讲院亦不过为一郡之内耳。乃言本国者谓之东林,争科场者谓之东林,攻逆阉者谓之东林,东林何不幸而有是也,东林何幸也。摘编自熊红试论东林书院与明末政治的密切关系(1)据材料一,归纳稷下学宫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3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东林书院的创办与稷下学宫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林学院的作用。(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先后存在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

15、家等,以及博学而无所归属的学者”得出学术自由开放;由材料一“有定期的学术集会”“讲学已经超出了一般私学讲学的水平,显得更为正规”得出办学规范化,具备官学私学双重身份;由齐国君主“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得出受政府重视;由材料一“天下学者竞相来齐”“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得出兼具学术中心、教育机关和辅助齐国政治的多重功能。第二小问,从社会环境(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齐国政局相对安定)和统治者的需要(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要)两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关键是找到比较点,如办学方针不同,稷下学宫是让学者们“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辅佐朝政,东林书院是“讽议朝政”;创办主体不同,稷下学宫创办者是齐国国君,东林书院则是儒家学者;与政府关系不同,稷下学宫得到统治者支持,而东林书院遭到政府焚毁;学术思想不同,稷下学宫倡导学术自由开放,东林书院“反对引儒入禅、不务实用的王学末流”。第二小问,从政治上批判政治腐败、思想上推动儒家思想传承创新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学术自由开放(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