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六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5627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六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六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六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六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六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六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六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跟踪检测(六)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专题跟踪检测(六)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8怀化期末)1842 年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50 卷, “长技”只限于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之后他将其扩充到 100 卷,增加了西方政教国情等内容,如美国制度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源( ) A主张借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 B意识到中西方制度的差异 C认识到鸦片战争的真正败因 D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变革 解析:选 B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海国图志涉及西方政治制度,而不是借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增加了西方政

2、教国情等内容,如美国制度”可知魏源意识到了中西方制度的差异,故 B 项 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海国图志涉及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强调鸦片战争的败因,故 C 项错误; 维新派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变革,而非魏源等地主阶级,故 D 项错误。 21862 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 ,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 1874 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 ) A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 B追求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C “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 解析:选 C 材料中的变化反映出西学日益受到重视,但不能

3、据此推断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和追 求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故 A、B 两项错误;材料中“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 ,反映出“西用”思 想的社会基础扩大,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 ,并不意味着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 西政思想,故 D 项错误。 3(2018柳州摸底)甲午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 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 。这说明( ) A “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 B革新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主题 C政治体制开始成为近代化障碍 D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 解析:选 A 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

4、走向富强道路,洋务派倡 导的“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A 项正确;甲午战争后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故 B 项错误;封建君 主专制政体早已成为近代化障碍,不是从甲午战争后才开始,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洋务运动的结果 和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前途,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4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同时代的郭嵩焘认为, “泰西富强,具有本末, 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 。这些思想( ) 2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 解析:选 B 冯桂

5、芬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故 A 项错误;冯桂芬主张学习技术,郭嵩焘主张学习制度, 都为中国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仅冯桂芬的思想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 C 项 错误;根据材料,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 D 项错误。 5(2018榆林一模)“前一部书把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 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 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下列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 A作者目的在于托古改制传播西学 B作者目的在于宣传发展儒家学说 C两书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相互矛盾 D

6、书中观点得到了知识界的普遍认可 解析:选 A 从材料“前一部书把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 , 可知是对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的评价,康有为的著作是为了借助儒家文化减少宣传维 新变法的阻力,故 A 项正确。 6(2018百校联盟联考)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 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 。这说明梁启超( ) A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 B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 C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 D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 解析:选 C 材料中“艺略”不等于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故 A 项错误;B 项忽视了材料中“记

7、事则西 多而中少” ,故 B 项错误;维新派创办时务报的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是为了营造维新舆论环境,故 C 项 正确;维新派重在批驳反对维新变法的顽固势力而非仅仅是洋务派,故 D 项错误。 7(2018烟台二模)严复不再使用陈旧的“体用” “道器”观念评判中西文化的优劣,而是对中西社会 文化作了多方面的比较,特别指出中国人“好古” ,西方人重“日进无疆” 。据此可知,严复的思想( ) A奠定了革命思想的根基 B借鉴了西方科技成果 C促进了中西民主的结合 D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解析:选 B 严复主张改良,与“革命”不符,故 A 项错误;严复借鉴了西方的进化论,与材料中“西 方人重日进无疆 ”相

8、符,故 B 项正确;“好古”不是民主,中西民主的结合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严 复属于维新思想家,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不符,故 D 项错误。 8(2018衡阳二模)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图),封面从结构上分为两部分:上面 由副标题“LA JEUNESSE”(法语:青年)与一群讨论的青年组成;下面是美国 3 “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头像。据陈独秀解释,设计这样的封面并非偶然。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宣传实业救国思潮 B借媒体发动留学生 C突出“兼容并包”方针 D高举民主科学旗帜 解析:选 D 实业救国是指兴办工业挽救民族危亡,材料信息未能充分体现,故 A 项错误;

9、借媒体发动 留学生更不符合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故 B 项错误;“兼容并包”是当时北大的办学方针,故 C 项错误;新文 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一群讨论的青年体现民主精神,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头像体现科学的精 神,故 D 项正确。 9(2018渭南质检)“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惊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 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 ”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解析:选 D “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表明新文化运动缺乏相应 的社会基础,故 D 项正确。 10

10、(2019 届高三河北名校联盟质检)1920 年 9 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 “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 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解析:选 B 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只是一篇文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有所传播, 对中国工人运动产生了影响,但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五四运 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故 C

11、项错误;宣言单纯强调工人阶级的作用,而没有认识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阶级的作用,说明工人阶级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 D 项错误。 11(2018宜宾三模)1924 年 8 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 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 可。 ”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 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 解析:选 A 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 A 项正确;据

12、材 料“1924 年 8 月”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占主导地位,故 B 项错误;据材料“用马克思 之法则不可”可知没有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故 C 项错误;据材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可以 反映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表明孙中山勇于革新观念,故 D 项错误。 12(2018惠州二模)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原则之一“图难于其易(注:谋划大事 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避实击虚”曾经影响 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该学者得出的结论依据可能出现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解析:选 B 国民革命时期

13、,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抗击军阀和帝国主义,不能反映避实击虚,故 A 项 错误;根据材料“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 “避实击虚” ,结合所学,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转战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山区,避敌主力,故 B 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内战, 积极开展武装斗争,解放全国,故 C 项错误;三大改造,是改革与革命的并举,消灭私有经济,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18郑州一模)从 1915 年到 1927 年,中国思想文化界爆发了一场东西方文化论战。这次论战参 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触及问题

14、之深和延续时间之长实乃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前所未有。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材料一 东西文化论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为中国这个东方古国走向现 代化提供了契机,但由于没有从政治、经济上彻底推毁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更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铲除封建 势力的根基。辛亥革命的成果只是昙花一现。民主共和的命运会怎样?国家的出路在哪里?迫切要求人们进 行思考和作出回答。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派与杜亚泉、章士钊、梁漱溟等东方文化派之间引发了 这次东西文化论战。 摘编自谭双泉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 材料二 从 1916 年起, 东方杂志的主编杜亚泉连续发表文章抨击新文化运动,他认为“西

15、洋文明与 吾国固有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教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 他指责新思想、新文化自西方输入, “直与猩红热、梅毒等之输入无异” 。对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给予了 反驳,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显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 族竞存于 20 世纪吗?“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 。章士钊、梁启超、梁漱溟等人指出, 中国不应该盲目仿效“病态”的西方文明,而应该发扬光大本国固有的精神文化,中国文化在精神上优于西 洋文化,全世界都将走“中国的路,孔家的路” 。此时胡适、吴稚晖等人仍然坚持其反传统主义的西

16、化立场。 摘编自李佩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文化论战发生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文化论战。(16 分) 解析:第(1)问,根据题目导言“从 1915 年到 1927 年,中国思想文化界爆发了一场东西方文化论战”和 材料一“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铲除封建势力的根基”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出现的时间、时代和人物, 可以判断这场东西方文化论战发生于新文化运动期间,可以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组织答案。第(2)问,根据 材料二中有两方观点,一方是杜亚泉、章士钊、梁启超、梁漱溟的东方文化派,对材料二中“吾国固有文明, 正是以教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和“应该发扬光大本国固有的精神文化”的观点一分为二进行评 价。另一方为陈独秀、李大钊的西方文化派,对材料二中“欧洲文明,显然已胜过中国文明” “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