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87965100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将第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 时间 史实 周平王四十七年 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 周平王四十九年 郑伯弟段作乱 周桓王二年 卫弑其君桓公 周桓王十年 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 A封邦建国,众星拱月 B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礼崩乐坏,等级不存 D宗法破坏,贵族内讧

2、2公元前 720 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3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 1155 枚,残片 80 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秦朝社会的许

3、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4下图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5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种政治现象,称为“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意思是官员由皇帝任免,但胥吏得不到升迁,却可以利用官员不熟悉政务,自己操办具体之事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说明(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官僚政治的弊端C君主专制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6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

4、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A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B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7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士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蜕变,这使后来者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跻身贵族。据宋史记载,在有传的1953人中,布衣入仕者占5512%。这一现象有助于( )A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 B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C进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 D改变传统政治结构8 2017 年 4 月 1 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

5、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9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0下表为明清两代进士家庭出身情况统计表。相对于明代,清代() 区分 前三代无任何功 前三代有生员功名 前三代

6、有高于生员功名 名者 者 者 明代进 475% 23% 502 % 士总数 清代进 191% 181% 628% 士总数 A血缘关系是士人晋升上流阶层主要阶梯 B累世公卿局面逐渐形成C家族积淀更能为人才向上流动提供助力 D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客观11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为解决这样一问题,明太祖( )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C设立内阁分理政务 D设立宰相分理政务1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

7、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13下表为一些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学者 主张雅典民主政治的胜利是比较先进的商品经济对落后的自(中国)陈唯声然经济的胜利如果没有雅典帝国,就不可能有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充(英国)芬利分发展的民主制度(法国)克鲁瓦瑟 雅典民主是希腊精神最伟大的创造物之一(中国)

8、易建平 民主政治与小国寡民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雅典民主的出现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B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学界有颇多视角C外国人更多从精神层面探讨雅典民主的产生D中国学者的主张符合科学逻辑已成学界共识14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讽刺:三十僭主(雅典历史上最残暴的统治者)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苏格拉底案可判断( )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B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泛滥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D民主程序的公正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15当中世纪的欧洲摆脱了普遍的无政府

9、状态,当它的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越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当时罗马法被“发现”()A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基础B推动了近代民主政治体制在欧洲的确立C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的愿望16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两件大事:一是在公元前 304 年,弗拉维乌斯将有关诉讼的材料公布于众,使罗马人第一次了解到法律诉讼的文字程式;二是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祭司长提贝鲁斯?克伦卡尼乌斯第一次公开地讲授罗马法,向公众提供咨询意见。据此可知在这两件大事发生前( )A平民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B法律知识垄断在少数人手中C罗

10、马法处于习惯法阶段 D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较小17公元前 287 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 )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 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18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

11、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9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或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口增加和新兴工业城市的选区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而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人民宪章则要求: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据此可知( )A议会改革是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B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

12、发展与进步C马克思主义学说一定程度影响了当时社会D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20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而这几乎完全是自然的,并非是按预定的、经审慎拟定的计划进行的。这一现象说明英国( )A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却缺乏实权 B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制尚不成熟C政治保守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D政党交替执政难以形成凝聚力21“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13、 B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C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D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22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 99 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 )A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C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 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3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其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确的是( )A英国、法国原生型 B日本、英国感应型C美国、德国次生型 D中国、日本次生型24下表是 1787 年 5 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