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A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3255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58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A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A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A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A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A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A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A卷(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语文卷(A) 第九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题。 (1414 分)分) 西魏的微笑 薛林

2、荣 麦积山石窟第四十四窟,西魏造像,距今约一千四百七十年。 石窟中主佛高约一点六米,水涡纹高肉髻,结跏趺坐。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作“释迦 五印”之一的“无畏印” ;左手下垂膝前,作“与愿印” 。舒指仰掌间若有甘露流焉。鼻梁高而修直, 额头宽广。通肩袈裟自然下垂,衣褶如花朵般盖过双膝,覆于佛座前,比重几乎占到了整座雕塑的 一半,质感厚重,线条飘逸,层次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佛坐姿势极为沉静,衣褶的曲线却 动感十足,其雕刻之精妙,光影之分配,开北朝造像之新境。这显然是西魏泥塑的巅峰之作,也是 北朝石窟造像中的至尊之作。特别令人惊叹的是,这尊佛长眉入鬓,眼光下垂,细而长的眼角和微 翘的嘴角

3、流露出深情的笑意,慈悲庄严中有着温暖娴静的人间表情,她的微笑使密如蜂房的洞窟瞬 间生动起来! 那么,她的原型是谁? 2 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 史料载,乙弗氏是河南洛阳人,容貌端庄,仁慈宽厚,是西魏文帝即位后册封的第一位皇后。 南北朝时期,东魏强大,西魏弱小。后者存世仅二十二年,政权事实上掌握在权臣宇文泰的手里。 作为弱国傀儡皇帝的皇后,乙弗氏显然是弱势群体,悲剧命运是必然的。彼时,东魏、西魏均对北 方强敌柔然国采取和亲的乞求政策,先是东魏将公主嫁给柔然,西魏见状,慌忙废掉乙弗皇后,迎 娶柔然公主,立为“悼后” 。乙弗氏被悼后威逼西走秦州(今甘肃天水) ,在麦积山削发为尼。但这 还远远不能令柔然

4、国的公主心安。当柔然国再次兴师百万进犯西魏时,开出的退兵条件,竟然是要 求西魏处死乙弗氏!积贫积弱的西魏连打仗的血性也失去了,魏文帝只好敕令乙弗氏自尽。乙弗氏一 人自尽,可以退兵百万。在这种情况下,乙弗氏只能自尽。她选择了“引被自覆而崩” ,自己活活蒙 死了自己,年三十一岁。 一代皇后悲壮地退隐在历史的深处,但西魏雕塑史上最精湛的一笔才刚刚入题。以乙弗氏皇后 的形象为蓝本,约一千四百七十年之前的麦积山,新落成了一尊佛陀的造像,后人编号第四十四窟, 是麦积山唯一的皇家石窟。普遍的说法是,第四十四窟坐佛是乙弗氏之子武都王为纪念母亲所塑。 乙弗氏的儿子武都王应当从首都长安带来了最高水平的工匠,他们从

5、渭河的下游溯流而上,为 麦积山石窟发愿造像。这是一次技术、精神、思想乃至情感的支援,工匠们秉持先进理念,同时兼 顾渭河流域对于“美丽庄严”的审美要求,所造西魏坐佛,比例尺度十分完美,庶几无纤毫遗失, 人物的慈悲本性和内在神韵反映得恰到好处。第四十四窟的造像技术远远胜于同类石窟,不难理解, 这是由于皇宫的眷顾。 她是渭河流域最雍容华贵的一尊佛。 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传入中土后,逐渐趋于女性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 造佛像无不面相圆润、弯眉细目、鼻挺嘴小,女性化特征十分明显。这一趋势在西魏得到了延续。 麦积山石窟第四十四窟更是创立了西魏“美丽女佛”的无上典范。 佛像的女性化,与其说是

6、一个宗教学话题,不如说是一个民俗学话题。大慈大悲、美丽矜持、 和蔼可亲这些最能打动天下苍生的柔软词汇,更多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佛陀在浩大的看不见 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作用下,由男相而女相,从至高无上的神坛走向众生,渗透着世俗化的情感。 于是,工匠们以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了庄严而又漂亮的佛陀女相! 初夏的麦积山,雨过天晴,烟树隐隐。二十年来,我去过很多次麦积山石窟,但拜谒第四十四 窟,生平只有一次殊胜的机缘。美丽端庄、恬淡 3 微笑的西魏坐佛,有着脱俗的仪容和正大的仪表,庄严如法,安详自在。我感到那股笑意从佛陀的 曲眉丰颊间荡漾开来,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

7、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第二自然段写第四十四窟主佛像,先描写它的高度、手形、坐姿、装束等基本特征,再写它 的微笑,形神兼备。 B第五自然段交代这尊微笑佛像的原型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她被废掉后来到秦州,但仍难逃厄运, 最后被逼自尽。 C文中讲述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化,是为了突出佛教中国化后,无论是佛像女性化还是女 性的地位在北方民族都普遍得以体现。 D文章写法灵活,开头描写精雕细刻,以微笑为线,贯穿起历史和现实,中国和印度的材料,记叙、 议论、描写、抒情交替运用。 2结合文本,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5 分) 3结合文本,探究标题中的“微笑”包

8、含哪些丰富意蕴。 (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题。 (1414 分)分) 神垕【注】 王剑冰 大龙山,你在中原隆起,绵延无限远,我看不到你的尽头。也许,龙亭里眯起的眼睛朝南望, 就能望到你龙一样的雄姿。而在你的脚下,那个叫神壁的地方,人们利用你的特有的土质,燃烧起 一条条火龙,火龙里诞生的奇妙的钧瓷,源源不断地进入大宋皇室的深处。 我来的时候正是深秋,山上依然蓬勃葱茏,各种巨石像鳞片闪露在阳光下。我想不明白这个 叫做神垕的地方,躲藏着怎样的神秘;是怎样的一种土,千年不尽,支撑了炉灶里的辉煌。 神壁,我与你不期而遇,真的,我在车上打了个盹,一睁

9、眼竟然就扑到了你的怀里。我已经 感觉出这次抵达的幸运。那些昨日的烟尘和现实的幻象搅得我有些心神不宁。我在心神不宁中小心 4 翼翼地走进一个个院落,诚惶诚恐地观察每一个窑址,毕恭毕敬地抚摸那些浴火而生的神物。 钧瓷上的一束束光直接打开了我的心室,那层层开片让我有一种疼痛。大宋,你离去了近千 年的时光,但是你造就的辉煌却是一直光照着历史,以致于那不屈的泥土在这里从来没有停止续写 出瓷的华章。 走进一条古街,不宽的街巷两边都是明清时期的老房。当地人说,你没有看见过,当年这些 老房子深处,都是钧瓷作坊。早晨叮当的阳光里,一队队马帮驮着泥土柴草或者精美的瓷器踏响青 石的路面。路面上,有人扛着担着做好的半

10、成品,穿街过巷,走入各个作坊。到了饭时,男孩女孩 提着饭罐川流不息地给大人们送饭。那时的神壁,就是一个大的瓷场,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在瓷场的 秩序中。 整个神垕依山就势错落成美妙的图景。走过一棵棵老槐、野桑和皂角树,来看那些老窑。有 些窑就在半山,人住的石头窑洞,烧瓷的石头窑体,放眼是山下无尽的苍茫。 每年的正月十六,火神庙开始祭火神。烟雾缭绕,旗幡飘摇。火,对于神垕是那么的重要。 有钧瓷的烧造,都是火的艺术,更是火的魔术。钧瓷的图形和色彩不是事先画出,金凭窑变而成。 那样,一切就全在了想象中。那是幻想与火神共同的勾画,是一种匪夷所思的超越和飞翔,充满了 翻空出奇的期待,异想天开的盼望。 看见一个

11、窑炉门上贴着对联:求仙翁窑中放宝,赖圣母炼石成金。当地有“十窑九不成”的 说法。火的惊喜、幻想的惊喜、等待的惊喜的到来,一次次竟是那么的不容易。 走进钧瓷艺术馆,就像进入了一个瓷海,我似听到叮当的开片啸闹成一片秋声。我看到形状 各异的精魂在起伏腾跃,色彩的空间里彩潮汹涌。 你的曲线为何这般柔润迷离?你的色彩为何这般大胆恣肆?还有你的花片为何这般勾心摄魄? 经过长时间的静默与忍耐、摔打与烧灼,火给了你怎样的折磨与启发,给了你怎样的调教和灵感, 使得你如此觉悟开化?历一千三百度浴火而出,每一个都成为仪态万方的精灵。 神垕,你将我从喧嚣中摆渡过来,让我有了一时的安宁与沉静。尤其是看到那些聚精会神的

12、做瓷者。 竟然还有女工艺师,她们长发飘透,姿态端庄。无声的时间里,一腔热爱倾注于一杯泥土。 又有人进来,流露出欣喜:看呀,她们在做瓷! 5 声音里,你会把做瓷听成“作词” 。宋瓷中闪现着多少艺术的精粹,怎么能不说她们在作词 呢?是的,她们作着八声甘州,作着水调歌头,作着沁园眷、临江仙、菩萨蛮,那从宋代遥遥传采 的,就是一首首或婉约或豪放的美妙的宋词啊。 (有删改) 【注】神垕(hu):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其地所出钧瓷凭借 “人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被称为国宝、瑰宝。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3、( ) A本文以“我”的游踪为线索来组织全文,层层铺展,娓娓道来,脉络清晰,文笔细腻,显示出一 种诗意典雅的审美风格。 B第段表达简洁凝练, “一束束光”一句写出“我”被神垕钧瓷的光彩所震撼, “有一种疼痛”则 是对千年瓷器文化凋零的痛惜。 C第段中所引窑炉门上的对联,既表现了钧瓷烧造的艰辛不易和烧造者的期待与盼望,又从另一 个侧面表现出钧瓷的珍贵。 D两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描绘钧瓷经过摔打灼烧考验后所呈现出的绚烂色彩和生 动形态,极写神垕钧瓷之美。 2 “我”的心情从“心神不宁”变得“安宁与沉静” ,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5 分) 3文章最后一段语言表达精彩,意

14、蕴深厚,请具体加以赏析。 (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题。 (1414 分)分) 渐 渐 朱以撒 空无一叶的九重葛,整个冬日在寒风中抖瑟。近日发现有星点紫红色的叶芽从枝条的骨节探出, 每一日都非常微弱地发展。与此同时,朋友赠送的洋兰,细细地看,正在敛约着极盛时刻的嫣红, 细微地走向它的反面。这两种走向,因为太细了,往往让人浑然无觉。 6 正常的生长或者凋零,都是在难以分辨中进行的。在叙述这种进展程度时,我经常运用两个字 渐渐。 一滴融入了清水的墨,坠落在白色宣纸上会有多大,效果如何,一般人是难以言说的。有的人 挥毫时左手总是攥着一团卫生纸,墨

15、一入纸,便飞蛾扑火般地敷上去,吸干。于是右手不断地写, 左手不断地吸,一眼可见手头功夫的匮乏。同时,左手这个寒酸的动作与优雅的右手难以匹配。我 习惯了墨汁垂落,宣纸柔软承露般地接住它的圆润,然后缓缓化开。其向着外围扩散的模样毛茸茸 的,内浓外淡,内黑外白,非人工可以合成。搁笔后挂起,品一盅茶后再去看看,晕化恰到好处, 比挥毫时刻多了一些水乡气息。因为渐渐,才如此微妙。 深沉的夜色里,宁静中传来更夫的脚步声,还有低沉的梆声。好像时间是由更夫带来的,由他 来向梦中人传达时间的进度。在一个缺乏钟表的年份,更夫出现,在深夜里,替人守时,使梆声飘 入睡意里。夜,在渐渐中流转。那些赶早的人满怀感激,起身收

16、拾行囊,穿过夜幕渐淡阗寂的街巷, 悄悄地消失在远处。不少旧日的文本都展示了这个情节,甚至由更夫把夜间许多叙事的残片缝缀起 来,让深沉的夜晚有一些动感在更夫的步履下,舒缓的、浸润的青石板路面上,共同地流露出 连绵的湿意。 一位小姐倚在临街窗旁,右手执一柄描花纨扇,正朝窗外张望。街面上耍把戏的正在调遣三寸 不烂之舌,寻常话语一经渲染,灿若桃花。小姐渐渐笑了,很平和。她把手抬起来,让纨扇更近于 自己的脸庞,一旦笑颜大展,纨扇已经遮掩了春色。春色三分毋须多,泛滥起来就不那么可爱了。 像一夜秋风凌厉,打落万千叶片,这与我偏重于渐渐的心理相违。有的黄叶就能生出一些美感。它 是先落下两片,再落下两片。一点点地递进,含蓄文雅,有一种长调般的韵味。让人端详着树顶, 晚秋正在缓步移近,天空在落叶的疏朗中渐大,这个秋天才算是一步一步被拥有了。 孩子渐渐地长大了,长辈渐渐地老去,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进展,由小到大,由壮而 衰。老子是不看好强壮的,物壮则老,他说。在他眼里,人最好不要长大,永远地柔、弱,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