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A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3133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59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A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A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A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A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A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A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A卷(含答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语文卷(A) 第十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题。 (1212 分)分) 于敏:愿将一生献

2、宏谋 陈海波 1926 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那屈辱的年代里,于敏看 到的是“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国殇。喜欢读唐诗宋词、历史演义的于敏,崇拜诸 葛亮运筹帷幄的智慧,向往其鞠躬尽瘁的精神,倾慕岳飞的精忠报国。 1941 年,在耀华中学读高三的于敏遇到了两位恩师,深受启发。语文老师王守惠讲解古诗文时, 必会把每一篇作品置于一个大的时空中,将写作背景、文学渊源和价值以及作者的家事讲得透彻明 了。数学老师赵博研讲课时喜欢讲授数学题的各种解法以及不同解法的来由。 1951 年,于敏研究生毕业后,受到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从 事原

3、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不过,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 情况和研究焦点,对原子核物理知其然并知其所 2 以然,站在了国际前沿。后来,钱三强告诉于敏,决定让他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 。于敏虽 然当时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但他忘不了“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 活”带给他的惨痛记忆,毅然走上了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 1960 年到 1965 年初, “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做了初步探索, 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产生了六十多篇论文,但均作为秘密文件保存。 1965 年 9 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

4、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利用该所假 期间空出的 J501 计算机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当氢弹原理的 方案传到北京后,邓稼先第二天即飞到上海,听完于敏的汇报后十分兴奋,请大家吃了一顿螃蟹。 该原理一突破,大家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就造出氢弹。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 接下来的一年,于敏他们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次年 12 月,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于 敏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与理 论预估的完全一样!”1967 年 6 月 17 日,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爆炸成功后

5、, 氢弹需根据实战降低过早“点火”几率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并装备部队。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 “核武器的 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 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 ”他说。 1986 年,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认为美国很可能会加快核裁军谈判进程, 全面禁止核试验。于是向邓稼先建议上书中央,希望加快热核试验进程。果不其然,1992 年,美国 提出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1996 年,全面禁核试条约签署。那次上书为我国争取了

6、10 年的热核 试验时间。因此,于敏又被视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 于敏毕生信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这种“宁静”使于敏在子女的记忆中是失 声的。儿子对父亲的唯一记忆就是一个字:忙。女儿总算找到了一个“声音” ,听着很好笑:有一天, 小于元淘气跑进爸爸房间,听到他正对别人说 (音近“肉” ) ,高兴地跑出来对妈妈说:“今天有 肉吃了!” 3 于敏倾慕文天祥的威武不屈。 “文革”期间,于敏成了被批判的对象,但他无悔:“如果我说假 话,我可以轻松过关,但我经受不了历史和真理的考验。我宁愿现在挨整,绝不说对不起历史的话, 不说违背真理的话。 ” 于敏,在这个世上大多“沉默无闻”

7、 ,但他从未抛弃“献宏谋”的一片丹心。 (摘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与往年科技奖励大会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致辞不同,于敏没有做获奖答词。因为他始终认为, 我国氢弹等核武器事业的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最初他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说要把机会 留给更年轻的人。 (陈海波、叶乐峰2014 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速写 )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 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他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 1999 年, 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 2015 年 1 月 9 日,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 (百度百

8、科)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 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晚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 涤了人心。 (感动中国颁奖词) 1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 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离乱的青年于敏立志报国、奋发图强,很好地体现了孟子的“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B. 于敏毕其一生“献宏谋” ,在原子核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走上了 4 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多年的付出,却并不是为了赢得荣耀和赞誉。 C. 于敏虽然没有留学背景,可是凭借勤奋

9、、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氢弹研制过程中功勋卓越,成为 氢弹研制的关键人物,获得殊荣,实至名归。 D. 甘愿一生献宏谋的理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是于敏被 誉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的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 A. 于敏青少年时代的经历使他下定决心成为核武器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不仅对氢弹原理和结构做了 初步探索,而且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 B. 于敏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 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C. 于敏在氢弹研制过程

10、中,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氢弹次级的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 氢弹理论方案。 D. 于敏始终认为,我国氢弹等核武器事业的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为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人, 他一直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 E.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分别才从对党忠诚、 卓越贡献、淡泊人生等方面对于敏作出了高度评价。 3于敏毕生信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淡泊” “宁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 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题。 (1212 分)分) 蒋梦麟与新教育 马 勇

11、5 1917 年 6 月,蒋梦麟结束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涯,以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顺利获得 博士学位,为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在中国的主要传人。 在国内,蒋梦麟也有非同寻常的人脉资源。1915 年,随农商部代表团赴美考察的黄炎培获得蒋 梦麟全程热情照顾,这为蒋梦麟回国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黄炎培利用自己的关系,将蒋梦麟安排 至当时经营状况相当不错的文化机构商务印书馆,一再叮嘱商务主持人张元济、高梦旦尽量照顾。 与此同时,黄炎培又让蒋梦麟在自己主持的江苏教育会、职业教育社兼办社务。 蒋梦麟与北大最年轻的明星教授胡适是同门师兄弟,因而教育学出身的蒋梦麟在新教育界也拥 有相当分量。1919 年初,在黄炎

12、培的倡导支持下,以江苏教育会为主并联合北大、南京高师等单位 创办的新教育正式发刊,这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尤其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推广贡献巨大。 在蒋梦麟主持下, 新教育竭力宣传杜威的教育思想、民主理念,认同孟子的性善主义,以为 教育只是让儿童的本性得到正常发抒,让人类本有的善良因教育而得以呈现、发展。 新教育的思想理念非常契合国内正在流行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新教育也就与新文化 的中心北京大学有着一种知识上的亲近、认同、合作,蒋梦麟在新教育发刊不久,去北大兼任 了一个教育学的教授。 就职业选择而言,蒋梦麟极端享受新教育时代的生活,他以留美博士的身份,时常在一些 公开场合演讲。蒋梦麟本人虽以中国传

13、统文化立身,但他似乎更加“西方化”一些。他那时的言论, 大概都在强调西洋文化优长之处及其根源,并拿来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批评中国文化与教育的不 足。蒋梦麟曾自我评价,说自己平生做事全凭“三子”:以孔子做人,以老子处世,以鬼子办事。 所谓鬼子者,洋鬼子也,指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办事。蒋梦麟的这一套理论受到一部分中国人的欢迎, 当然也就为另一部分人所不欣赏。那时有一张报纸画了一幅插画,一个戴博士方帽、面庞瘦削的人, 满口吐出来的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两个西洋名字,以此讽刺蒋梦麟言必称希腊,言必称苏格拉 底、亚里士多德。 这种讽刺似乎对蒋梦麟也有刺激,他开始意识到言必称希腊这条路可能走不通,因为中国人的

14、 理智、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似乎都还不够。所以蒋梦麟渐渐改变演讲策略,强调中国要富强,就要 6 先发展工业化,而发展工业化,就必须讲究工程学,因为工程学对于工业发展太重要了。而工程学 也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要根据科学。工程学只是应用科学,是要以理论科学或自然科学做基础的。 正如蒋梦麟在其自传西潮与新潮中所说:“西方列强的兵舰政策不但带来了货品和鸦片,同时 也带来了西方科学文化的种子。这在当时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后来这些种子终于发芽滋长,使中国 厚蒙其利这也是历史上的一大讽刺。 ”这样的解释,不再出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那几个希腊 哲学家的名字,但其效果似乎比原来还要好,因为这更符合中国文化“重实用

15、”的原则和传统。 (本文选自博览群书2016 年 5 月期,有改动) 相关链接: 4 月 30 日午后,杜威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儿一起乘船抵达上海。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前往 码头迎接,并将他们护送至沧州别墅住下。此后数天,他们几人陪同杜威全家在上海参观游览,并 陪同在江苏教育会等处正式开讲。 (选自博览群书2016 年 5 月期) 蒋梦麟对新思想的宣传,只是言论上的,并没有付诸行动,但是也必须承认,蒋梦麟以及 新教育对新思想的宣传,极大地激活了青年学生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选自博览群书2016 年 5 月期,有改动) 蒋梦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弱点是:1无系统;2太重应用;3太重古文字,知识不

16、 易普及。 (摘自“360 百科” ) 我常常听见人说,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若是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那谁是中国的奴隶呢? 教育不是养成主人翁的。又有人说,教育是救国的方法,所以要小学生知道中国的危险,激发他们 的爱国心;痛哭流涕的对小学生说,中国要亡了,这般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不知道中国是什么东 西,只听得大人说“不好了” “要亡了”这些话,也就悲哀起了;弄得正在萌芽、生气勃勃的小孩子, 变成枯落的秋草! 7 “主人翁” “枯落的秋草”两件东西,可算是我国办教育的出产品。 我们向来读书的宗旨却是要把活泼泼的人,做成枯落的秋草。科举的功效,读书的结果,把有 用的人都变成了书呆子。这不像枯落的秋草么? (蒋梦麟我所瞩目的好教育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蒋梦麟与北大最年轻的明星教授胡适是同门师兄弟,他们曾同陶行知等友人一起陪同杜威在上海 游玩和讲学。 B. 新教育的理念与当时国内的新文化新思想合拍,因此也便与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