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A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2579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4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A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A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A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A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A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A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A卷(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 第十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 本本卷卷共共 2 25 5 个个小小题题,每每小小题题 2 2 分分,共共 5 50

2、 0 分分。在在每每小小题题给给出出的的四四个个选选项项中中,只只有有一一项项是是符符 合合题题目目要要求求的的。 1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 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 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2下表为 1927 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的数据对比,由此可知 2 播种机收割机牲畜 集体农主2.2 台/100 俄亩2

3、.07 台/100 俄亩13.8 头/100 俄亩 个体小农0.3 台/100 俄亩0.6 台/100 俄亩17 头/100 俄亩 A苏联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当时俄国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C农业集体化运动效果显著 D集体农庄经济中在农业中占优势 3有学者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 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可知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翻译有误 B “余粮”征集制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C国家的做法受到人民的拥护 D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41921 年俄共(布)十大召开,规定用少数民族母语发展

4、国家建设,逐渐实现了列宁提出的民族 平等政策。1935-1937 年几乎所有的民族语言都从拉丁字母转用了俄文字母,1938 年根据联共 (布)中央和人民委员会的决议,俄语是苏联所有学校从一年级起必修的课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A少数民族语言阻碍社会主义建设 B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C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已基本丧失 3 D列宁的民族平等政策被彻底破坏 520 世纪 30 年代的苏联私人土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 3%-5%,却生产了 25%-30%的苏联农产品。这 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鼓励私人农场发展 B集体农庄生产效率较低 C忽视农业重视工业 D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 6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

5、里写道:“1922 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 着 ”对于让他产生“幸福感”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建立起集体农庄,使苏联快速实现了工业化 B取消义务交售制,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实行实物配给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允许私有制存在,使国家完成经济恢复工作 7下图寓意是 1933 年的苏联漫画 4 A西方遭到经济危机的破坏 B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C经济领域的冷战对峙状态 D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81958 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 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

6、有制” ,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 。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 B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C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 D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管理 91926 年苏联商业人民委员米高扬宣称:“应当说,农民自发势力、农民谷物市场完全为我们所 控制,我们随时可以降低或提高粮食价格。 ”其实质是 A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管理经济 B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 C采用行政命令解决经济问题 D正式建立斯大林模式 10苏联作家爱伦堡在解冻 (1954 年发行)里中写到:“窗外是一片激动人心的情景。寒冬终 于站不住脚了。马路上的积雪已开始融化,到处在流水。到解冻的时节了。 ” “解冻文学”的 出现反

7、映了 5 A对历史和现实弊端的批判 B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反思 C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 D对新经济政策的无比怀念 11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广了赫鲁晓夫时期已进行过的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包工小组拥有机 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有奖,反 之则罚。这一制度 A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B动摇了集体农庄公有制基础 C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D使得集体农庄变成国营农场 12有专家认为:“苏联经济增长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是靠出口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 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1973 年中东战争以后石油价格提高了 15 倍)维持的,如果只靠企业内

8、 部积累,恐怕 3%的增长率也难以保障。 ”材料反映了苏联 A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B逐渐转变为外向型的经济 C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D经济发展取决于外部环境 13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定期更新制度,各级领导班子的更新幅度很小。 苏共二十三大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达 79.4%。到二十五大,连选连任者比例更上升到 83.4%,而 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竟然是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勃列日涅夫此举直接导致 6 A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 B经济增长开始逐年下降 C决策权利向个人集中 D干部队伍从稳定到僵化 14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

9、、市高速公路, 1987 年 12 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下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行“凯恩斯计划”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161971 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 1/4,美元汇价暴跌。1973 7 年初美元再度贬值 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 年 3 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 世 纪 70 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10、 A国际金融体系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C多极化趋势显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D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17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 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 A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 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 C使贷款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D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8 D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9有人指出,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

11、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这是 20 世纪 40 年 代美国就已经筹划好的如意算盘,而且美国成功地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的“圈套”之中。为 此战后美国 A倡导建立世界经济体系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C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20 世纪 6070 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 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21葡萄牙前总理苏亚雷斯谈及加入欧共体时说:“如果九国拒绝葡萄牙的请求,其后果将是严重 的。我们只能孤

12、立的全部依靠美国;要么就沦为某种形式的欧洲古巴。 ”1986 年,葡萄牙加入欧 共体。这反映 A多极化趋势进步加强 B欧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C美苏冷战促进西欧联合 9 D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心 22如图是一幅时政漫画。对该漫画寓意的分析正确的是 A欧洲联盟从此将走向分崩离析 B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新挑战 C世界经济的复苏受到消极影响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被遏制 23下图为漫画“隔岸观火” ,反映了 1995 年,墨西哥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的情况。该漫画意在主 要说明 A墨西哥金融危机波及到美国 10 B墨西哥是自由贸易区受害者 C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引发危机 D此时美国与墨西哥一体化有限 24西方

13、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 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 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252001 年以来。在 WTO 框架下的多边自由贸易谈判越来越向纵深发展,谈判处理的问题越来越敏 感,各成员方之间的利益冲实日渐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参与和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 组织作为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战略安排。这反映出 A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为区域贸易体制取代 B区域集团化成为经济全球化

14、的阶段产物 C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程度比 WTO 高 D区域经济一体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第 I II I 卷卷 本本卷卷包包括括四四大大题题,共共计计 5 50 0分分。考考生生根根据据要要求求进进行行 作作答答。 26新经济政策是历史上从行政命令式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第一次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1 题。 (12 分) 材料一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 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巨大意 义。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

15、攻改为迁 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 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论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材料二 社会主义无非是从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再向前迈进一步。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 国目前的情况,是一个进步。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如果我们现 在能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条,否则我们就掌握不了 整个链条,建不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 列宁选集 材料三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二元的行政市场体系,庞大的行政指挥机制总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或者

16、以行政和法律的形式干预经济过程,或者直接参与生产。20 年代对农民生活的调整实际上总 是带有“军事共产主义”的色彩。同时由于新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系统、不完善,苏联 20 年代的经济 远没发挥尽其潜力。作为创造性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例实践,新经济政策非常值得人们 认真研究。 徐向梅新经济政策:俄罗斯史学研究新视角评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 的?(4 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4 分) (3)据材料三,分析苏联 20 世纪 20 年代的经济“远没发挥尽其潜力”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从 政策转变和体制创新两方面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