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指津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2344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54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指津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指津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指津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指津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指津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指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指津(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复习指导 常见错误类型: 1. 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指津 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 的古义,这就 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 的错误。如:这部精彩的电 视剧播出时,几乎万 人 空 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 悄悄的。 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 以便考 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 “万人空巷”的“空巷”, 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人 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 的。两者意思正好相反。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

2、. 错用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博 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 轮 美 奂 。命题者 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句中的“美 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 下 。轮:古代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奂:众多, 盛大。“美轮美奂”多用于赞美新屋高大美 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句中用来 赞美“花鸟虫兽、 人物形象”, 属于对象误用。 特殊对象类 成语还有很多, 如: “汗牛充栋” 指书籍很多;“穿云裂石”指歌声;“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

3、非 常丰富”;“不同 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对这一类成语平时要多留心,准确理解其内涵。另 外, 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用于称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用于称他人。如“抛砖引玉”是 谦辞,只 能用于自己表示谦虚。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3. 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 从 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齐 白石画展在美 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 之 若 鹜 。句中的“趋 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 2 追逐某种事物,多含贬义,明显与语境不

4、符。 包含固定感情色彩的成语还有很多,如“罄竹难书”“无所不为”“始作俑者”“亦步 亦趋”等成语 都是有贬义色彩的词,不能用在好的方面;而“有口皆碑”“危言危行”等又 只能用在好的方面。 4. 前后重复、语意不通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语病,属于“赘余”,因为成语本身的意义,和语境 中其 他词义重复。如: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 忆 犹 新 。“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 今还记得清楚, 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忍俊不 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 “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津津乐道地说”等。 5自相矛盾、不合逻辑 有时所使用的成语与句中某个

5、词语或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就会造成不 合逻辑 的错误。如: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 雨 绸 缪 。句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工作。“事先” 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其他如“一位莘莘学子”“一位浓妆淡抹的女 子”“大家见仁见智,达成共 识”等。 6. 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有约定俗成的用法。如“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望 其项 3 背”“善罢甘休”“一概而论”等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常与否定词搭配。命题者常从句 式上设误进行 考查。如:董县长深入农村生活,了解农民的疾苦,无 时 无 刻 都把农民群众的 生活放在心上。句中的“无时无刻”一般用于否定句中,与

6、“不”连用,为“时时刻刻都” 的意思。其不能直接用于肯定句中。 7. 不明轻重、错用场合 这也可以理解为词语的得体问题。有些成语词义较重,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 求根 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几名因抢劫杀人 而被捕的罪犯 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是自 作 自 受 。“自作自受”在该句中表述人们对罪犯 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感情 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8. 两面成语、只知其一 和一般词语一样,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被引申了,产生了常用义,但它的本义偶尔 还会 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说科学家的科学创造

7、需 要“想入非非” 就是正确的,因为它突出了“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解题技巧 1. 审清题干,看清题干要求,明确选择“使用恰当”还是“不恰当”的一项。 2. 利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3. 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4. 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 5. 采用比较法,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6. 越是字面上理解似乎正确的成语越要警惕, 它很可能是出题者设置的陷阱; 特别陌生的成 语往往用法正 确,因为它常常是命题人设置的干扰项。 复习指导 常见错误类型: 1. 语序不当 4 二、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词、短语、句子)在组合中的排列次序。

8、语序不当有以下几种 情形:(1)定语 和中心语次序不当;(2)多项定语次序不当;(3)状语位置不当或多项状语次序 不当;(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5)介词或介词短语位置不当;(6)并列短语语序不当;(7)主 客颠倒等。 2.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是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来看的。 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主谓搭配 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定语、 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5)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搭配不当等。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残缺的成分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其次是定语、状语。(2)成分赘余。

9、 赘余成分主要 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虚词、约数、介词等。 4. 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往往是由两种句式混用而造成的句式杂糅。结构混乱有以下几种情形:(1) 两套主谓结构杂糅;(2)主谓结构与动宾结构杂糅;(3)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杂糅;(4)介词结 构杂糅等。 5.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 意思等使人不易了解(费解)或不止一种解释(歧义)。 “表意不明”更多的是歧义。形成歧义的原因较多:(1)多义词引起歧义。一个句子里有某个 5 词是多义的,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2)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那么 在书面表达时就 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时则不一定

10、出现歧义。(3)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 许多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 些句子在口头表达时可能产生歧义;书面表达上则没歧义。 (4)停顿不同。 (5)指代不明。 (6)主语不明。 (7)动 词的施受对象不明。 (8)定语、 状语修饰(限 制)的对象、范围不明。(9)否定词的管辖范围不明。(10)介词、连 词词性不明等。 6. 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1)概念用错;(2)更替概念;(3)前后矛盾;(4)判断不 成立; (5)多重否定引起混乱; (6)概念并列不当; (7)条件关系用错, 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8) 强加因果关系等。 7. 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1

11、)名词误用;(2)动词误用;(3)形容词误用等。 8. 一个句子有多种毛病。 解题技巧 1. 抓“主干”、理“枝叶” 这是辨析病句的最基本的方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 以迅速确定三 类语病: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1)句子比较复杂,可提取“主干”,看主语、谓语、宾语之间搭配是否恰当,是否残缺 或赘余,句子结 构是否混乱等。 (2)如主干没有问题,再检查“枝叶”,看定语、状语、补语和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是否 残缺或赘余,语 序是否合理,句子结构是否混乱,句子是否合乎逻辑等。 2. 抓标志性词语 (1)句中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是否”“能否”“优

12、劣”“好 坏”“成败”等) 时,考虑一面与两面是否搭配。 (2)句中有多重否定, 或有“避免”“预防”“防止”“忌”“劝阻”等词时, 考虑否定 是否恰当。 (3)句中有介词或介词结构,考虑其位置是否恰当,搭配是否合理。 (4)句中有并列短语,考虑语序 是否恰当,是否存在包含、交叉等关系而不合逻辑。 (5)句子有多个或多层定语、状语时,考虑语序 是否恰当,是否有歧义。 (6)句中有代词时,考虑代词的指代是否明确。 (7)句子是复句,考虑关联 词的位置是否恰当,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 3. 审查语意 (1)看是否存在同义反复如:付诸于、互相厮打。 (2)看是否存 在修饰语叠加如:十分良好、非常嗜

13、好。 (3)看结构上是否存在成分 6 多余如:使人民生灵涂炭。 (4)看修饰语与中心语是否重复如: 无数莘莘学子。 7 扩展语句 复习指 导 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若干词语或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 或一段话的能力。 原句常以词语或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较少,一般比较简洁、凝练。 扩展语句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如丰富的词汇、多彩 的语句,而且 要有多维的表达能力、敏锐的语感,要具有综合运用多种语文知识、采用合理 的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表 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的特点如下: 1. 着力于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考生语言表

14、达的基础能力。 2. 情景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3. 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 4. 答案丰富多彩,有较大的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 思维能力大有益 处。 5. 在内容上呈开放性特征,同时紧密结合高中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实用性和针对性很 强。 6. 从命题方式上看具有综合性,往往与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考点有机结合。 7. 往往需要或指定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和修辞结合起来考查。 目前该考点考查 的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 枝叶添加式扩展,就是提供一句简单的话语,要求考生为它增加修饰、限制或补充 说明的

15、成分,使 它变得生动具体,血肉丰满。这种形式主要是通过增加句子的定语、状语和 补语等附加成分进行扩展。 2. 中心阐发式扩展,就是提供一句话作为扩展的中心内容,要求考生围绕这一中心内 容进行扩展,使 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 3. 情景演绎式扩展,就是提供一个具体的情景,要求考生根据这一情景通过合理的联 想和想象,进行 扩展。 解题技巧 1. 解题对策 (1)看清要求,抓住重点 既要看清题目的显性要求,又要看清题目的隐性要求;既要看清对象,又要把握重 8 点; 既要看清情境,又要突出中心。 (2)巧加修饰,丰富语言 对一个情境或一个对象,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事物的情状作描摹,从色彩、

16、 形 态、声音、气势等方面进行扩写。 (3)合理联想,描写渲染 扩写往往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要使语句具体生动,就要展开联 想和 想象,对事物、情境进行一番描写和渲染。 (4)前瞻后顾,紧密照应 有些题目需要从前后语句中找出对形式和内容方面作约束的隐含信息, 并根据这些 隐含 信息来进行扩展,填补空白,形成文意上的紧密照应。 (5)多用手法,增强意蕴 要使语言丰富起来,扩展时还要善于借助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对偶和拟人等修 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是增加文采意蕴的法宝,而高考对修辞 的考查也经常通过扩展语句来实现。 9 2. 常见错误 (1)另起炉灶:指扩展中改变原句的本意,甚至丢开原来的对象、情境和要求,另写一通。 (2) 不合情境:指扩展后的语句和规定的语境不相符。 (3)缺乏意蕴:指扩展后形式和内容上都符合要求,但缺 少内涵,语言不够优美。 压缩语段 复习指导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 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