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学期 初三数学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带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2238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1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下学期 初三数学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三数学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三数学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三数学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三数学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下学期 初三数学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下学期 初三数学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带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初三数学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初三数学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1. 【解答题】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三个点 A(-4,-3),B(2m,y1),C(6m,y2),其中 m0 1小题 1.当 y1-y2=4 时,求 m 的值 答案: 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4,-3), k=-4(-3)=1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B(2m,y1),C(6m,y2), y1=,y2=, y1-y2=4, =4, m=1 2小题 2.如图,过点 B、C 分别作 x 轴、y 轴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点 D,点 P 在 x 轴上,若三 角形 PB

2、D 的面积是 8,请写出点 P 坐标(不需要写解答过程) 2 答案: 解:设 BD 与 x 轴交于点 E 点 B(2m,),C(6m,),过点 B、C 分别作 x 轴、y 轴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点 D, D(2m,),BD= 三角形 PBD 的面积是 8, BDPE=8, PE=8, PE=4m, E(2m,0),点 P 在 x 轴上, 点 P 坐标为(-2m,0)或(6m,0) 解析(1)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4,-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为 y=,再由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出 y1=,y2=,然后根据 y1- y2=4 列出方程=4,解方程即可求出

3、 m 的值; (2)设 BD 与 x 轴交于点 E根据三角形 PBD 的面积是 8 列出方程PE=8,求出 PE=4m,再 由 E(2m,0),点 P 在 x 轴上,即可求出点 P 的坐标 3 2. 【解答题】已知变量 x、y 对应关系如下表已知值呈现的对应规律 x-4-3-2-11234 y12-2-1 - 1小题 1.依据表中给出的对应关系写出函数解析式,并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大致图象 答案: 解:由统计表可知:y= 4 2小题 2.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有一点 P(x,y)(x0)沿 y 轴折叠得到双曲线 y=-(x0)过点 A(3,4),直线 AC 与 x 轴交于点 C(6,0), 过点 C

4、 作 x 轴的垂线 BC 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 B 1小题 1.求 k 的值与 B 点的坐标 答案: 8 解:把点 A(3,4)代入 y=(x0),得 k=xy=34=12, 故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点 C(6,0),BCx 轴, 把 x=6 代入反比例函数 y=,得 y=6 则 B(6,2) 综上所述,k 的值是 12,B 点的坐标是(6,2) 2小题 2.在平面内有点 D,使得以 A,B,C,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试写出符合 条件的所有 D 点的坐标 答案: 解:如图: 当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时,ADBC 且 AD=BC A(3,4)、B(6,2)、C(6,0

5、), 点 D 的横坐标为 3,yA-yD=yB-yC即 4-yD=2-0,故 yD=2 所以 D(3,2) 当四边形 ACBD为平行四边形时,ADCB 且 AD=CB 9 A(3,4)、B(6,2)、C(6,0), 点 D 的横坐标为 3,yD-yA=yB-yC即 yD-4=2-0,故 yD=6 所以 D(3,6) 当四边形 ACDB 为平行四边形时,AC=BD且 AC=BD A(3,4)、B(6,2)、C(6,0), xD-xB=xC-xA即 xD-6=6-3,故 xD=9 yD-yB=yC-yA即 yD-2=0-4,故 yD=-2 所以 D(9,-2)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 D 的坐标是

6、:(3,2)或(3,6)或(9,-2) 解析(1)将 A 点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 y=求得 k 的值,然后将 x=6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 得相应的 y 的值,即得点 B 的坐标; (2)使得以 A、B、C、D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找出满足题意 D 的坐标即 可 5. 【解答题】如图,在锐角三角形 ABC 中,点 D,E 分别在边 AC,AB 上,AGBC 于点 G,AFDE 于点 F,EAF=GAC 1小题 1.求证:ADEABC 10 答案: 解:AGBC,AFDE, AFE=AGC=90, EAF=GAC, AED=ACB, EAD=BAC, ADEABC 2小题 2

7、.若 AD=3,AB=5,求的值 答案: 解:由(1)可知:ADEABC, , 由(1)可知:AFE=AGC=90, EAF=GAC, EAFCAG, , 解析(1)由于 AGBC,AFDE,所以AFE=AGC=90,从而可证明AED=ACB,进而可证明 ADEABC; (2)ADEABC,又易证EAFCAG,所以,从而可知 11 6. 【解答题】如图,在ABC 中,AB=AC,点 E 在边 BC 上移动(点 E 不与点 B,C 重合),满 足DEF=B,且点 D、F 分别在边 AB、AC 上 1小题 1.求证:BDECEF 答案: 证明:AB=AC, B=C BDE=180-B-DEB, C

8、EF=180-DEF-DEB, DEF=B, BDE=CEF, BDECEF 2小题 2.当点 E 移动到 BC 的中点时,求证:FE 平分DFC 答案: 证明:BDECEF, 12 , 点 E 是 BC 的中点, BE=CE, DEF=B=C, DEFECF, DFE=CFE, FE 平分DFC 解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平角的定义得到 BDE=CEF,于是得到结论;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等量代换得到,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即可得到结论 7. 【解答题】如图,AC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弦,点 P 是O 外一点,连接 PB、AB,PBA=

9、C 13 1小题 1.求证:PB 是O 的切线 答案: 证明:连接 OB,如图所示: AC 是O 的直径, ABC=90, C+BAC=90, OA=OB, BAC=OBA, PBA=C, PBA+OBA=90, 即 PBOB, PB 是O 的切线 2小题 2.连接 OP,若 OPBC,且 OP=8,O 的半径为,求 BC 的长 答案: 解:O 的半径为, , OPBC, 14 C=BOP, 又ABC=PBO=90, ABCPBO, , 即, BC=2 解析(1)连接 OB,由圆周角定理得出ABC=90,得出C+BAC=90,再由 OA=OB,得出 BAC=OBA,证出PBA+OBA=90,即

10、可得出结论; (2)证明ABCPBO,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 BC 的长 8. 【解答题】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BC 是O 的直径,ABC=30,过点 B 作O 的切线 BD,与 CA 的延长线交于点 D,与半径 AO 的延长线交于点 E,过点 A 作O 的切线 AF,与直径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 F 1小题 1.求证:ACFDAE 答案: 15 证明:BC 是O 的直径, BAC=90, ABC=30, ACB=60, OA=OC, OAC=60, AF 是O 的切线, OAF=90, FAC=30, DE 是O 的切线, DBC=90, D=AFC=30 DAE=ACF=120

11、, ACFDAE 2小题 2.若 SAOC=,求 DE 的长 答案: 解:ACO=AFC+CAF=30+AFC=60, AFC=30, CAF=AFC, AC=CF, OC=CF, SAOC=, SACF=, ABC=AFC=30, AB=AF, AB=BD, AF=BD, BAE=BEA=30, AB=BE=AF, =, ACFDAE, 16 =()2=, SDAE=, 过 A 作 AHDE 于 H, , , 3小题 3.连接 EF,求证:EF 是O 的切线 答案: 证明:EOF=AOB=120, 在AOF 与BOE 中, AOFBEO, OE=OF, OFG=(180-EOF)=30, A

12、FO=GFO, 过 O 作 OGEF 于 G, 17 OAF=OGF=90, 在AOF 与OGF 中, AOFGOF, OG=OA, EF 是O 的切线 解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AC=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ACB=60根据切线的性 质得到OAF=90,DBC=90,于是得到D=AFC=30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 结论; (2)根据 SAOC=,得到 SACF=,通过ACFDAE,求得 SDAE=,过 A 作 AHDE 于 H,解直角三角形得到,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OE=O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FG=(180-EOF) =30,于是得到AFO=GFO,过 O 作 OGEF 于 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OG=OA,即可 得到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