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二模历史精华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2205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37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二模历史精华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中考二模历史精华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中考二模历史精华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中考二模历史精华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中考二模历史精华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中考二模历史精华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二模历史精华知识点汇总(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92019 中考二模中考二模历史历史精华知识点汇总精华知识点汇总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巩固历程 本专题重点掌握重要朝代:秦、汉、三国、隋、唐、元、明、清,主要掌握重点朝代在维护国 家统一上采取措施和成就(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边疆的管辖、港澳台问题),侧重民族关 系和边疆的管辖等。 一,秦 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理论基础:法家思想(代表人 物:韩非子) 2,经济措施及成就:统一货币、度量衡(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促进了各 地的经济交流 3文化上 :统一文字,

2、小篆。 4、边疆上:北击凶奴,修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2、汉朝: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2、思想上:接受懂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1、丝绸之路:A、路线: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B、 重要事件:西汉时期,汉武 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作用: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C、丝绸 之路的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

3、流。 3、三国时期 1、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220 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 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四、隋朝 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1)隋炀帝时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 治。(2)起止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3)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 界最长的运

4、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 五、唐朝 唐太宗 1、治国思想: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 的教训。2,治国措施: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 ”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出现贞观之治。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 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玄宗 措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戒奢从简,农业生产. 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改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出现“

5、开元盛世”。 4、教育: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为改革选官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 制度正式诞生。 完善唐朝,表现:常设的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以诗 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发展明朝: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实行八股取 士 废除清朝末年 1905 年 科举制度积极作用: 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5、 唐朝对内的政策开明的政策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 济文化交往,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金

6、城公主入吐蕃嫁给尺丹 6、唐的对外政策开放性的政策 二唐与日本的交往 1、隋唐时期,日本遣唐使来华,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2、鉴真东渡:唐 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唐招提寺,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游: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西游 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六、元朝政治:元世祖创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 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七、明朝 1、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7、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直属中央;在中央废丞相,撤消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八股取士 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 后,他们大多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3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2、明朝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特点:时间早,历时长(14051433); 规模大,次数多;(7 次)航程远,技术高。(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促进了中 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成功七下西洋的原因:明朝 前期国力的强盛(根本)。指南针的广泛使用造船技

8、术的发达。君主的重视。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功绩:平息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维护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 伟大的民族英雄。 16 世纪开,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 澳门的居住权。 七、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1君主集权的强化设军机处雍正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影响: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 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大兴“文字狱”目的:为加君主专制。(主要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了。康熙、雍正、 乾隆三朝最严重) 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固了思想,严重阻 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9、,独尊儒术 明:八股取士)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2、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杀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这是谁给荷兰总督的招降书? 答:郑成功 (16611662 年初收复台湾,其功绩是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他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属于中国”?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说明. 答: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州.隋帝曾三写派人到流求. 元时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流球的管理.明末清初,荷兰侵占台湾,1662 年郑成功收 复台湾. 1684 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 1684 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隶属哪个省?它的设置有何意

10、义? 答:台湾府 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80 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构想?解决了什么问题?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使香港,澳门得以回归祖国. 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顺治赐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康熙赐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1727 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乾隆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的管辖。 迎接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的一支)回归祖国。 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

11、固。 5、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政策 1原因:自古就有重农抑商的观念。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人认为天朝物产 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交流。(根本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 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影响: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没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 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为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成长。 3启示:要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 取教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坚

12、定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4、重要朝代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秦朝郡县制 西汉推恩令 元朝行省制度 专题二、改革与开放 5 热点: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2018 年我国 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实施铺开。今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也是我国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0 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及思想解放运动(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中国改革开放、明治维新、俄国 1861 年改革、罗斯福新政、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 复兴) 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战

13、国时期的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内容:奖励耕 战;奖励军功(旧贵族最反对、平民欢迎);承认土地私有(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封建性 质,新兴地主阶级拥护);建立县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大)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经 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地主阶级改革运动)迁都洛阳;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对中原地区 的统治。主要措施: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3、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 建统治。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口号

14、: 前期 (60 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后期(70 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主要内容:、创办 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 、筹建海军;(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新 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 国引向资本主义。意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 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康有为、梁启超;(

15、1)背景:1895 年马关条约的 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思想主张: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发展资本 主义。(3)百日维新: (4)戊戌变法的意义: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 想启蒙作用。 5、中国的改革开放: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 北京(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改革) 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主要内容:a、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上:作出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会议实际形成 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十一

16、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 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本目的: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2)首先开始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3)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6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过了四次变革: 第一次,19501952 年土地改革;(土地农民私有)第二次,19531956 年对农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私有变公有)第三次,1958197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第四次,1978 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进行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