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各题型考点解析专题 专题十:说明文阅读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0297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语文各题型考点解析专题 专题十:说明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中考语文各题型考点解析专题 专题十:说明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中考语文各题型考点解析专题 专题十:说明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语文各题型考点解析专题 专题十:说明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语文各题型考点解析专题 专题十:说明文阅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十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湖南省中考在说明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 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能联系上下 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说明文阅读是信息社会基础阅读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特别是信息筛选、概括 分析、综合探究等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一)圆珠笔头的制造难度有多大任志方 (20172017 年益阳)年益阳) 圆珠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2、油性圆珠笔头的圆珠由黄铜、钢或者碳化钨制成;水性圆珠笔头 的圆珠则采用不锈钢、硬质合金或氧化铝等材料制成。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圆珠笔,要满足在同一个角度下, 连续不断地书写 800 米且不出现断线的情况才算合格。 其中,球珠用的碳化钨的硬度比钢的硬度高数倍,仅比金刚石的稍微差一点。其制造工艺和轴承滚珠 的类同,主要是采用滚珠旋压成型技术,用钢丝冲剪,或成型锻压成小方块,再磨成圆珠,需要专用的滚珠 凹模座,它的精度与旋压力、转速有关。 这一产品真正的设计难点在于怎样把这么小的圆球,在极大的生产数量下,做到相同的尺寸。这里的 高精度、高互换性是基于整个制造体系的严谨得到的。 笔头的另外一部分,直径仅有

3、 2.3 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此前都长期掌握在瑞 士、日本等国家手中。关键部位的尺寸精度要求在两微米之内,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0.4 微米,在笔头最顶端 的地方,也就是放小圆珠的地方,厚度仅有 0.3 毫米到 0.4 毫米。由于后期要进行高精度的加工,既要容易 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 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由于笔头上不仅有小球珠,里面还有 5 条引导墨水的沟槽,生产加 工中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书写的流畅度和笔的使用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 0.1 毫米,还要考虑到书 写角度和压力,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 ,

4、加工误差不能超过 0.003 毫米。以来自瑞 士公司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为例,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 20 多道工序。 (摘自齐鲁晚报2017 年 1 月 12 日,有删节) 1.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C) A.文章主要说明圆珠笔头的材料要求与加工精度。 2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逻辑严密。 C.球珠的制造工艺和轴承滚珠的类同,它的硬度与旋压力、转速有关。 D.球座体对原材料的极高性能要求是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 【解析】 1.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以来自瑞士公司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为例”和“20 多道工

5、序” ,可 知运用了举例 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原文是说“它的精度与旋压力、转速有关” 。 【答案】 1.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 2.C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2-14 题。 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 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剐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 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 ” “感天而生”就是知母而不知父的意思。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 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

6、稷,是其母姜塬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 社会的婚姻状况。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等。 “氏”的 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万居 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 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 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最初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了保留原有的区别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 赐封而得来

7、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 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卫鞋” ;后 来他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 仲、叔、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 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 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周代的晋鲁两固不能通婚,因为都 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以

8、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这就是史书 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 大约在泰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这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 1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 ,这说明了什么?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晋之好”能够成为婚姻代用词的原因。 3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1示例一:中国的“姓”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示例二:母系氏族社会, “姓”代表母系 血统。 示例三:母系氏族社会, “姓”是按母系血统来区分的。 2示例一: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 “同姓不婚”的制度,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 3 婚姻的代用词。 示例二: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 婚姻的代用词。 3先介绍母系氏族社会姓氏的产生与区别,再介绍夏、商、周三代姓氏功能的新变化,最 后介绍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的情况。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