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学期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 2(带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59701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9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下学期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 2(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 2(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 2(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 2(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 2(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下学期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 2(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下学期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 2(带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基础强化训练 政 治 一、货币的本质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 (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

2、制使用的。 (3)纸币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 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 阻碍商品流通。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因为从本质上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常用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2)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银行信用卡的功能和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 简化收款手

3、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与汇率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变动的表现:如果用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 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4) 汇率变化的影响: 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升值和贬值都要一分为二的看。 本币升值(外汇汇率跌落)本币升值(外汇汇率跌落):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 影响有:影响有: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外资投资成本增加;由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本币贬值(外汇

4、汇率升高):本币贬值(外汇汇率升高):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 影响有:影响有: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资投资成本降低;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 国企业走出去;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5)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对内: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安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对外:有利于促进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 第二课第二课 1、引起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重点) (1)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3)纸币的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

5、币贬值,物价上涨。 (4)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 哄抬物价。 (5)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可以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2)要注意区分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一定时间内的商品价值总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3)正确理解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 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 (4)

6、个别生产者为追求额外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竞相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最终会 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以上几对关系可以归纳为下面图表: 2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 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减少该商品的购买;价格下降,会增加购买。 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

7、影响比较小,对高档 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 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 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 第三课第三课 一、消费及其类型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居民消

8、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2)物价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 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另:另:(3)生产生产决定消费。 (4)消费环境消费环境。消费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影响居民的消费意愿。 (5)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2、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1)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提高居民的消

9、费水平。 (3)国家要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4)国家必须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5)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3、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的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4、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3)恩格尔系数的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

10、响发展资料、享受资 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 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2消费行为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 适应。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 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 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

11、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要求节约资源,减少污 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艰苦奋 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 第四课第四课 一、生产与消费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 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 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

12、,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发展生产的意义: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 定力量。第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 质要求。 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一、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 生产力。第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 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第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

13、的集中 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四、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 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 1、公有制为主体: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

14、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表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 二、国有经济控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上。 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主导作用: (1)国有经济: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2)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

15、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 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 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 (2)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发展意义: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 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公

16、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基础。 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 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 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 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 第五课第五课 一、企业一、企业 1、企业及其地位 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地位: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