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793017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并序)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并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并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写时间 2013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 总序第 教案课 题 归去来兮辞(并序) 共 课时第 课时 课 型 复习课教 学目 标1、对陶渊明基本情况的了解。2、文言知识的积累。3.学会领会诗人的情感及指向及他的人生观。重 点难 点 文言知识的积累教 学策 略 问答 讲解 归纳 教 学 活 动 课前、课 中反思一、导入新课“学而优则仕”是古代文人的追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读书的人生理想。但陶渊明却放着官不做,一心归田。而这篇文章就表明了他归田的志向。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怎样表明他的心志的。在学习之前,首先请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陶渊明及他的作品

2、。明确:1、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2、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 饮酒3. 标题释疑 “来”是个助词,标题的意思是“回去吧!”辞,赋的一种,赋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 ,但辞与赋还是有些区别,赋一般是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重在抒情。这篇辞就是写陶渊明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二听音频文件,完后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意发音、句读和感情)飏(yng) 眄(min)岫(xi)翳(y) 棹(zh o)窈(yo)三分析序言内容大家来说说序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做官的经历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饥饿虽切,

3、违己交病(痛苦)辞官的原因 深愧平生之志 (志向)程氏妹丧,情在骏奔(契机)四分析文章内容。1. 男生读第一自然段A朗读指导:第一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志的诀绝。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种悔悟和庆幸溢于言外。 “悟、知、远、觉”应重读。B思考 1:a.由何处而归?归向何处?为何要归?(用原文词句作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不谏”、“可追”。)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外补充的这首

4、诗(幻灯片)(学生齐声朗读)陶渊明曾有这样两句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和“池鱼”恰反映出他“心为形役”的痛苦。b.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田园将芜”“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责自悔,“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自恕自慰。总的心情是“悲乐”)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思考 2:从他辞官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心情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胡不归?) (人的一生不过是 在家 出门和归家的过程。 ) 自悔和自慰(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悠然、高兴(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急切(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回

5、家的路途上是最快乐的)2.请一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女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舟遥遥以轻颺 ,风飘飘而吹衣”,陶一踏上归途,就露出了欢快之情。(速度渐快)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更表现出他迫切希望回到大自然怀抱的心情,简直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因此到家一看,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更显得亲切动人。这里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高洁、不同流合污的逸士节操的象征。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把大自然的景物和自己志节紧密结合起来描写,写的虽是云和鸟,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云、出岫、鸟

6、、知还”重读,作者就像出岫的云,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知还的倦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抚孤松而盘桓”,托物言志,以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孤松”一词加长音长,重读。(1)大家思考一下,这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空间顺序: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院之乐户外之乐小结:这段写初到家时的情景,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思考:归途心情如何?初抵家门心情如何?归家后居家生活的心情如何?(用原文词句作答。明确:“恨”迫不及待,归心似箭,“欣”、“奔”欣喜若狂,“怡”、“傲”、“安”自安自乐,闲适安娱,怡然自乐,“盘桓”流连忘返)作者归家后或自斟自酌,或观树赏菊,或坐看白云起,或暮候飞鸟还,这样的安闲自在的心境,在我们初中时学习过的饮酒一诗中也有印证。(学生齐声背诵)(幻灯片)此诗流露出作者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在作者的想象中,归隐后的家居生活愉悦恬静淡泊自在,那么归后的乡居的生活又将是怎样的呢?课 后反 思备课时,设计所有这些内容都一笔带过,当简则简。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未能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愿舍弃一个内容,不愿简化一个环节,导致教学重点的突显受影响,未能迅速地进入文本的解读和欣赏,以至于整篇文章花了整整四个课时才教完,最终淡化了文本是关键,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