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全国卷Ⅲ,含参考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07349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全国卷Ⅲ,含参考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全国卷Ⅲ,含参考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全国卷Ⅲ,含参考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全国卷Ⅲ,含参考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全国卷Ⅲ,含参考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全国卷Ⅲ,含参考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全国卷Ⅲ,含参考解析)(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

2、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1. 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2. 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

3、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3. 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答案】1.D 2.C 3.B【解析】试题分析:1. 纺纱厂是劳动力导向性产业,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即工资)所占比重大;结合材料中“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可知,该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说明主要原因是在越南或者巴基斯坦建厂,劳动力价格较低。故选D。2. 美国棉花生产高度机械化,投入高,成本高,排除A;“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

4、3倍”,说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排除B;从材料可知,我国在国外建纺纱厂的市场主要是我国,排除D。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更优,故选C。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最近的实事为切入点,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知识点。“纺纱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事实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以及材料中“中国、越南和巴基斯坦、美国的纺织行业工人工资由低到高依次为越南和巴基斯坦、中国、美国”这一有用信息的准确获取是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第1题较为容易;而第2题考生可能容易在“美国农业发达,高度的专业化、机械化”的知识基础上误选A选项,题

5、干中“主要”两字很关键,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内部交易成本较低,因此“投资环境”才是该企业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的主要原因。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4.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5.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

6、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生态环境好A. B. C. D. 6. 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答案】4.A 5.C 6.D【解析】试题分析:5.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中小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导致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周边中小城市,故选C。6今后,上海市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故选D。考点:城市化的进程。【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上海市产业转移和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

7、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第4题中B选项明显是无关选项,可直接排除;“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逆城市化即城市人口向周边迁移的原因,然而,这不是“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理清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异同,理解城市化、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的关系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教材重要概念的理解,注重教材重要概念间关系的梳理。第5题是第4题的拓展和延伸,上海市向外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周边中小城市承接来自上海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因此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大量流入。第6题,上

8、海产业结构升级后,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结合材料中“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信息可作出判断。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7.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A. B. C. D. 9.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

9、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7.B 8.C 9.D【解析】试题分析:8.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故选C。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考点:河流、水循环【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10、“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理解上述关系,第7、8小题可迎刃而解。第9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

11、小。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10. 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11. 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答案】10.B 11.B【解析】试题分析:11.从图中可以看出,点苍山属于只经历末次冰期的山峰,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说明现

12、在气温偏高,没有形成冰川。考点:青藏地区和冰川【名师点睛】在地球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该组试题的设置即基于这一背景。考生无需掌握关于地质历史上冰期的相关知识,能够从材料中准确的获取有效信息并掌握“青藏高原处于不断隆升状态”这一地理常识即可解决该组试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各山地的形成均是板块碰撞导致地壳抬升的结果,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时间越早。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注意把握课本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从宏观上把握高中地理的内容,在解题时教材知识能够信手拈来,问题才可迎刃而解。12.图3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

13、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A. B. C. D. 【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财政收入的渠道【名师点睛】曲线图题是选择题的一种类型,我们要学会分析曲线图,一是看横轴,纵轴,二是结合纵轴,看曲线的趋势和平缓,三是结合图形和设问,进行判断对错。财政收入的渠道有税、利、债、费。从这四个方面考虑。 13.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试客的购买行为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是

14、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结合材料,试客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因此判断出试客的购买行为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定位】消费心理的表现【名师点睛】本题要学会区分四种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本题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14.过去,国外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必须通过品牌汽车厂商授权的专卖店进行。2015年1月,中国实行“平行进口车”制度,允许贸易商直接在国外购买汽车,进口到国内销售。中国推行“平行进口车”制度意在A.拓宽国外品牌汽车销售渠道,打破价格垄断B.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善汽车产业结构C.降低进口汽车价格,扩大其市场占有率D.增加国外品牌汽车进口数量,提高关税收入【答案】A【考点定位】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市场经济的特征,要学会区分市场经济的四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