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沙港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竞赛试题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04541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沙港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竞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沙港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竞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沙港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竞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沙港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竞赛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沙港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竞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沙港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竞赛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竞赛试题(无答案)1、 选择题(3分12=36分)1、 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2. 如图所示的是发生“日偏食”的情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些。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 ( ) A. 月牙形的 B. 圆形的C. 树叶形的 D. 小孔的形状3、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甲的

2、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B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C乙的质量大于丙的质量 D乙的质量小于丙的质量4、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 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 B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 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 D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5.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 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6、 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觉到更加

3、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暴晒,温度更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太阳光,使身体得到了更多的能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7. 当太阳射向月亮的光被地球挡住时,地球上的人会观察到月食。设想一下:若干年后,我国的航天员成功登月,此时恰好在地球上出现月食现象,那么航天员会 ( )A. 观察到月食 B. 观察到日食C. 同时观察到日食和月食 D. 观察不到日食和月食8、2010年1月2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工路等交通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

4、盐”,这是因为( )A “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B “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C 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D “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9、 如图所示,现有一个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和一只筷子小名同学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若小名从杯口上方观察,可能观察到筷子和筷子在杯中水下部分的成像情况最可能的是( )10、 如图所示,两平面镜OA、OB夹角为,位于镜前P点的某人分别在OA、OB镜内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 A1,1 B2,1 C1,0 D2,

5、0 第10题 第11题 11、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P孔能几次被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 )A、1次 B、2次 C、3次 D、4次12、以下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其液化的B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C烧开的水上方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D滚烫的肉汤却不冒“白气”,那是因为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二、填空题(2分7=14分)来源:学科网ZXXK13、沪蓉快速铁路

6、是横贯东西的又一铁路大通道,有多趟动车停靠麻城城北站,为了节省列车进出站的时间,有人建议设计移动站台,是动车组不停车,乘客上、下车,则移动站台的要求是 .14、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拐弯了(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

7、传播的途径向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15、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s和在某金属管道内传播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之差为t,且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则声音在该金属管道内的传播速度是 。16、在野外有一种获取饮用水的方法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不断 (物态变化名称),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来源:Zxxk.Com17、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 ;午后,随着太

8、阳西斜,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三、综合运用(6分+4分+4分+4分+10分=28分)18、 (6分)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 夏天,在下大雨后,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19、(4分)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请你画出:(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2)A2发出的光

9、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第19题 第20题20、 (4分)如图所示,在X轴的原点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 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 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则在正方体右方X轴上被点光源S发出经长平面镜反射而照亮的长度是 (不填) (要求只在图中画出被照亮的区域即可); 21、(4分)小宇同学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熔点为 0C;(2)DE段物质的温度为 0C,这是一个 过程。 第21题22、(10分)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

10、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竖直平面上(2)记录 的位置;(3)量出小明的位置与 的距离(4)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选填“秒表”、“刻度尺”)(5)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 。四、实验与计算题(7分+5+10分=22分)2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

11、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00.511.522.533.544.55来源:学.科.网温度/86200来源:Zxxk.Com00012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4)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变化”或“不变”)24、小华设计如下方

12、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 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 。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光屏上的像玻璃后的像很近无缩小正立较远无缩小正立很远无缩小正立来源:学科网 (3)小华得出的结论是:凸面镜只能成 、 的 像。25、今年暑假,明明乘火车去上海观看世博会。长为120m的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40m/s的速度匀速前进,乘务员在车厢尾部听到火车鸣笛后迅速以3m/s的速度往车头方向赶,此时列车刚好上桥。当他走到车头时恰好听到从前面山崖传来的回声,列车也正好通过大桥。求:(1)大桥的长度;(5分)(2)火车鸣笛时距山崖有多远。(忽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耗,声速为320m/s)(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