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本知识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7902509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针灸学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针灸学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针灸学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针灸学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基本知识(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学基本知识,腧穴 概念 腧 通 “输”;简作“俞” 输注、转输经气 转输 穴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 疾病的反应点 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穴部位 治疗 刺激腧穴可通过经络调理气血对相应脏腑的功能活 动进行调整,腧穴的发展、分类、命名 一、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 以痛为腧 定位、命名 定位、命名、归经 二、 分类 经穴 从名称、位置、

2、归经、作用区分为 经外奇穴 阿是穴,1. 十四经穴(经穴) 概念 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 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 有固定的 名称 部位 主治本经病证 数目: 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2.、奇穴(经外奇穴) 概念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但未归入十四经的腧穴。 特点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无归经,主治单一,疗效奇特。,3、阿是穴 (“天应穴”、“不定穴”、 “压痛点”) 概念 指无固定名称、位置,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的反应点 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 特点 无固定名称、位置及归经,穴位随病痛部位改变 以治局部病变为主。 “阿是

3、”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 2.根据治疗作用睛明治目疾、牵正治口歪 3.利用天体地貌日月、水沟 4.参照动植物伏兔、攒竹 5.借助建筑物天井、库房 6.结合中医学理论百会、气海,腧穴的主治特点 (一)近治作用(局部作用),所在部位 腧穴均可以治疗 的病症 邻近组织、器官 注: * 是所有穴位的共性 *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部位决定主治范围,(二)远治作用(远道作用),腧穴可以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注: * 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为主。 *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脉循行路线决定主治范围。,(三) 特殊作用,双相良性调

4、节作用 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同一穴位) 机体功能亢进时 功能抑制 相对特异性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素髎升压,腧穴的定位方法,一、骨度分寸法 二、体表标志法 三、手指比量法 四、简便取穴法,一 、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之间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注意: 1.无论何人相同部位的骨度分寸都是固定的 2.骨度分寸的“分寸”,应视为比例或等分 3.不同部位的定位采用相应的骨度分寸,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1. 固定标志 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脐、 部分骨节凸起或凹陷、肌肉纹理 2. 活动标志 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咬

5、肌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三、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1.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2. 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寸。 *用于四肢部取穴。,3.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寸。又称“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毫针刺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一)毫针的构造 毫针的构造,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5个部分 。,(一)毫针的构造,毫针的形状 1.环柄针(圈柄针),即针柄用镀银或经氧化处理的金属丝缠绕成环形者; 2.花柄针(盘龙针),即针柄

6、中间用两根金属丝交叉缠绕呈盘龙形者; 3.平柄针(平头针),即针柄也用金属丝缠绕,其尾部平针柄者; 4.管柄针,即针柄用金属薄片制成管状者。,(二)毫针的规格,毫针的规格,是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区分。 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830号(032038毫米)和长短为13寸(2575毫米)者最为常用。 短毫针主要用于耳穴和浅在部位的腧穴作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作深刺和某些腧穴作横向透刺之用。,二、毫针刺法的练习,针刺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 。 针刺的练习,一般分三步进行:,(二)毫针的规格,毫针的长度规格表 毫针的粗细规格表,(三)毫针的检查,在使用前,要对毫针进行检查,以免影响进

7、针和治疗效果。 检查时要注意:针尖要端正不偏,无毛钩,光洁度高,尖中带圆,圆而不钝,形如“松针”,锐利适度,使进针阻力小而不易钝涩;针身要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要牢固,无剥蚀、伤痕;针柄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牢固而不松脱或断丝,针柄的长短、粗细要适中,便于持针、运针和减轻病人的疼痛。,(四)毫针的保养,保养针具是为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生锈、污染等,因此对针具应当妥善保存。 藏针的器具有针盒、针管和针夹等。若用针盒或针夹,可多垫几层消毒纱布,将消毒后的针具,根据毫针的长短,分别置于或插在消毒纱布上,再用消毒纱布敷盖,以免污染,然后将针盒或针夹盖好备用。若用针管,应在针管至针尖

8、的一端,塞上干棉球(以防针尖损坏而出现钩曲),然后将针置人,盖好高压消毒后备用。,(一)指力练习,主要在纸垫上练习。 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 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持笔状地持1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交替捻动针柄,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二)手法练习,手法的练习主要在棉团上进行。 取棉团一团,用棉线缠绕,外紧内松,做成直径约67厘米的圆球,外包白布一层缝制即可练针。 因棉团松软,可以练习提插

9、、捻转、进针、出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的模拟动作。作提插练针时,以执笔式持针,将针刺人棉球,在原处作上提下插的动作,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三)自身练习,通过纸垫、棉团的物体练针,掌握了一定的指力和手法后,可以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练习,以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感觉、行针的手法等。 要求自身练针时,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或微痛,针身挺直不弯,刺人顺利,提插、捻转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同时,仔细体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的关系,以及持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一)毫针的选择 在选择毫针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

10、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 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于腧穴应至之深度,针身应有部分露在皮肤外。如应刺入05寸,可选用1寸的毫针,应刺人1寸时,可选用152寸的毫针。,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二)消毒 针刺治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切实做好消毒工作。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 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内等。,1针具器械消毒,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灭菌法为佳。 (1)高压蒸气灭菌法 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气锅内灭菌。一般在 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2)药液浸泡消毒

11、法 (3)煮沸消毒法,2医者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3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4治疗室内的消毒,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如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布、垫纸、枕巾则更好。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化,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四、体位的选择,选择体位以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

12、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患者不致疲劳为原则。,常用体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毫针刺法,(一)进针法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人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手法操作等。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

13、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1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人,直至所需的深度。,临床常用进针方法,2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临床常用进针方法,2双手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

14、针的进针。,临床常用进针方法,2双手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人。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临床常用进针方法,2双手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人。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临床常用进针方法,3针管进针法 将针先插人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人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 此法进针

15、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的。,针刺的角度,(1)直刺 (perpendicular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人。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 (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 (horizontalneedling)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

16、人。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2深度,(1)年龄 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2)体质 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3)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六、行针手法,毫针刺人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 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一)基本手法,1提插法 lifting and thrusting method 是将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