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三维设计》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检测(十四)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94817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三维设计》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检测(十四)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三维设计》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检测(十四)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三维设计》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检测(十四)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三维设计》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检测(十四)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三维设计》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检测(十四)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三维设计》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检测(十四)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三维设计》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检测(十四)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十四)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39年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A盲目排外不了解敌情B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C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 D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解析:选B从林则徐的奏折内容可知,林则徐是从传统军事战略的角度推断英国因国小,路途遥远、补给困难而不会发动战争,但没有看到英国此时已是工业资本主义强国,国力强大,侵略中国是满足其商品输出的需求。这说明当时的林则徐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故B项正确。2在辛亥革命前,梁

2、启超曾依据“亚洲”和“世界”这些新来的空间知识把中国史分为上世、中世和近世三段,分别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进入民国后,他则明确提出“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这一口号。梁启超的主张旨在()A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的依据B迎合当时民主共和趋势C敦促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解析:选D根据材料“明确提出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这一口号”,可知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故D项正确。3(2019保定一模)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

3、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 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解析:选B根据所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他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不愿意彻底放弃传统儒家思想的心态,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维新派对待西学与儒家思想的态度,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4(2019茂名模拟)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针对孔教的争议()A造成了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B形成了

4、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C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D推动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解析:选C在“民国初年”,革命已经发生,没有立宪派与革命派之争,故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没有体现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关系,故B项错误;“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之后,全国掀起了追求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民国初年”可以确定已经是民主共和时期,故D项错误。5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但新青年的很多文章集中在文学革命上。它们提倡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这是一场语言革命,其实质是思维的重建

5、,是用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因此,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这说明()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C新文学注入新内容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解析:选B材料强调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说明新文化运动以文学革命作为民主与科学的重要突破口,故B项正确。6(2019宜宾模拟)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B丧失了领

6、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解析:选A根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A项正确。7(2019柳州模拟)1943年,国民党挑起了一场“中国之命运”的论战,抛出了“哪个党能够救中国”的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多位理论家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进行反击。这场论战()A有利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B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奠定理论基础C有利于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D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土壤解析:选D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国内部就中国命运的论战,与反法西斯无关,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与

7、否无关,故A、C两项错误;材料中“1943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理论武器进行反击,这有利于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故D项正确。8(2019衡阳模拟)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各自具有片面性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解析:选A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材料中两者义利观的不同,是与当时的社会现

8、实紧密联系的,故A项正确;各自具有片面性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毛泽东的义利观是为了革命,故C项错误;二者的观点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D项错误。9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性地说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 这一说法()A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B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启动C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性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解析:选C材料中这一说法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性,故A项错误,C项正确;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正式启动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项错误;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是在21世纪初,故D项错误。10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可知,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1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

10、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此次教育改革()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解析:选B1985年的教育改革是在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是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均排除。12近年来,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和魔幻小说兴起,网络艺术风起云涌,丰富着当下文艺创作的题材、方法和传播途径。这一现象表明我国()A网络主导文艺创作 B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C文艺创作趋向成熟 D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青春文学”“魔幻小说”“网络艺术风起云涌”可知,

11、我国文艺创作愈加多样化、大众化,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A、B、C三项的内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材料

12、二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摘编自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材料三“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摘编自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

13、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角度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10分)(2)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8分)(3)依现代化的角度,你能从“中体西用”的思想中得到什么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强国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政治与文化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分别从改革的效果和作用方面去分析。第(3)问,可以从中国特色的角度分析。答案:(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理解: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2)视角: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

14、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3)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14(2019芜湖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文化、社会与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了“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文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15、但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是非常激进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然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良玉转型时代的思想与文化、赖新元主编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选择评价的角度。根据材料“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相联系、相一致”可知陈独秀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继而提炼出观点: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根据材料“钱玄同废除汉文”“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都遭到无情的批判”可提炼出观点: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部分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其次,对所选择的角度进行评价。如果选择第一种角度,可根据材料中陈独秀的看法并结合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