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第三讲&第四讲 选材与结构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7894015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作文第三讲&第四讲 选材与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作文第三讲&第四讲 选材与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作文第三讲&第四讲 选材与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作文第三讲&第四讲 选材与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作文第三讲&第四讲 选材与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作文第三讲&第四讲 选材与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作文第三讲&第四讲 选材与结构(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选材,技法详解: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为承载灵魂服务;选材,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选材得当,就犹如作文打好了坚实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 考试时,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作文主题与中心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且能吸引读者、打动老师的材料,是考场高分作文的重要保证。,一、选材的要求,1.紧扣主题。 密切联系主题,并能有力地表现主题是选材的第一要义。如果不看材料是否对路,不分主次,拣到篮里便是菜,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做的后果,轻则内容杂乱,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重则“跑题”,劳而无功。 如写我和我的老师,可写这位老师对我全方位的关心与帮助。但如写老师和其他同

2、学或老师之间的事,则切题不紧;如写老师在家里所做的事,尽管这些事也能表现出这位老师的优秀品质,但这些事却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则属于“材”不对题。这样的文章,必败无疑。所以,选材必须“有的放矢”,紧扣主题。,2.真实性。 合乎逻辑,或客观存在,就是真实,这是写一切记叙文的基础。 事真,才能情真。编造的故事,虚假的人物,无论怎样写,总不自然,总会露出破绽,而且难动真情。好的文章,无不是人们传情表意、激情慷慨之作。所以,我们应多写见闻感受,选材时一定要在“真事”“小事”上下功夫,以提升文章的真实性。,3.新颖性。 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在我们周围,新生事物不断涌

3、现。对此,准确辨别,迅速地判断和表现,需慧眼独具,勇做也能做伯乐,这是选材新颖的首要一点;能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一个新奇的,赋予那本来并不新鲜的材料以新的生命,是选材新颖的第二要点;另外,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也是很好的途径,这等于复制了成千上万双眼睛去感受世界。,4.典型性。 选材不求多而在精。典型、有代表性的材料,才最有力,才能用较少的材料反映相对丰富的内容,才能用个别事例说明较为普遍的问题,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使阅读过程倍感轻松。,二、选材的方法,1.从熟悉处寻真。 每位同学头脑中一定都储存了大量的资料,这些素材应作为首

4、选材料入文。因为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有可能写得真切感人,也才有可能产生深刻的领悟,发掘其价值意义,从而深刻立意,下笔才能得心应手。真实是文章的根本,好文章的材料对作者来说应该是最真切,最熟悉,最个性化的。,2.从自身出发寻找。 选材贵独特。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发现都是独特的。多从自身出发,挖掘宝藏,将会发现许多别人没有的珍宝。 怎样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素材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1)着眼“我”所亲历的事情。 (2)着眼“我”所目睹的事情。 (3)着眼“我”所听过的事情。 (4)着眼“我”所想过的人和事。,3.从感悟点引发。

5、作文前,审题后,往往会有所感悟,这些感悟点很宝贵,要紧紧抓住,然后在记忆的仓库中搜寻。以这一点为契机,向四周辐射,就会打开思路,找到理想的材料。在搜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向思维,而且要学会逆向思维,这样选择材料的路径就会拓宽若干倍。如在清明节这天,一位学生去扫墓,他被围绕在花圈旁欢蹦乱跳的孩子所吸引,并且感受到这些孩子正生活在幸福中。从这一点出发,他联想到这正是先烈的心愿,于是,他由此取材构思,写出了新颖别致的好文章。,4.从感情的触发点着手。 真挚的情感最动人。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容易打动

6、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样的文章,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财富,值得珍藏。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围绕“父亲为我过铁道买橘子,使我感动得流泪”这一情感点,组织材料,构思成文的典范。,5.从联想点开掘。 选材时,有些材料特别能够引起我们的想象和联想。抓住这类材料,将它与联想点进行巧妙组接,很容易写出内容丰富,思路开阔的好文章。我们学过的许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荔枝蜜,作者就是从蜜蜂的勤劳、无私,创造甜美的生活联想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农民的辛勤劳动抓住联想点,深入开掘,这是选材的一大技巧。,范文借鉴,最好的奖赏 每个人在成功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受到他人的奖赏。在我的人生道路上

7、,我曾得到过的奖赏并不是贵重而美丽的物品,也不是丰盛的一顿饭,而是一条简单而平凡的鞭子,它时刻激励、鞭策着我前进。 一天,考试的成绩单发下来了,心情极紧张的我打开成绩单一看:成绩有了极大的进步!一种快乐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放学后,我的心乐滋滋的,仿佛觉得天空格外晴朗,花儿格外美丽,鸟儿的叫声格外和谐动听。,回到家,兴奋已久的我把成绩单递向妈妈说:“妈妈,您看,我得了极好的成绩,没有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妈妈仔细地把成绩单看了一遍,欣慰的笑容立刻在她的脸上表现出来,她笑着说:“这次考得不错,但决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要记住,骄兵必败。为了鼓励你,明天我和你的父亲将会送你一份最有意义的礼物。”我听了

8、以后,高兴极了,第二天在学校乐了一整天。终于到了放学的时间,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准备收爸爸妈妈给我的奖赏。 “妈妈,我回来了。”进门后我说道。这时,妈妈向我递来了包装得极美的礼物,我的心乐极了,在猜测着是我最喜爱的零食,还是最可爱的小玩意。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出乎我意料之外,里面只是一条简简单单的鞭子,仔细一看,鞭子上刻着几个字:人生的教鞭。妈妈笑着说:“这份奖赏是我和你父亲苦思冥想后觉得最有意义的,你别看它外貌平凡,它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惊人的,你要用这鞭子时刻鞭策自己前进,不能因为小小成功就骄傲自满啊!”我想了想,对妈妈说了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现在,在我的书桌上一直摆放着这根刻着“人

9、生的教鞭”的鞭子,它是我获得成功后得到的最好的奖赏。因为,它时刻鞭策着我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进,毫不松懈。,【点评】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文章语言,结构都不算出众,但小作者的选材视“人生的教鞭”为最好的奖赏,这是满分的决定性因素。 “奖赏”联系“教鞭”,恐怕阅卷老师毕生少见;“最好的奖赏”联系“人生的教鞭”,这更是发散思维的典型代表。小作者善于推陈出新,掘取最佳材料表现中心;而赋予极简单物以极深刻意,使得立意和选材完美融合,显出了小作者的深厚思想功力。,第四讲结构,技法详解: 结构是文章之“骨骼”,骨架挺立、脉络分明,文章才有可能如模特身材,产生婀娜多姿、赏心悦目的形体魅力,也容易在阅卷场上以熠熠光

10、辉吸引评卷老师的双眸。,一、作文的一般结构 作文结构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1.开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2.结尾: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3.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段落,有保持内容单一性和完整性的功能。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制造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

11、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 4.要注意详略得当: 文章的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例如:写与好友的一次争执,争执的具体过程要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可以略写。,二、初中作文的常用结构:,我们初中生学习谋篇布局的最好样板在哪里?就在教材里。下面我们以经典课文的篇章结构为范例,学习几个常用又好用的结构模式。 1.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子,重点学习“一事一理”的结构方式,2.以背影为例子,重点学习“倒叙写事”的结构方式,3.以散步为例子,

12、重点学习“写景叙事”的结构方式,4.以羚羊木雕为例子,重点学习“尺水兴波”的结构方式,5.以紫藤萝瀑布为例子,重点学习“由物悟理”的结构方式,6.以背影为例子,重点学习“反复渲染”的结构方式,7.以阿长与为例子,重点学习“先抑后扬”的结构方式,请同学们仿照上面“初中作文的常用结构”表格,尝试自己收集和设计更多的作文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 1.以 为例子,收集、设计结构方式 2.以 为例子,收集、设计结构方式 课文结构相关内容示范学习,范文借鉴,每座山都有自己的金顶 每所中学都有那么几位风云人物,他们要么才华横溢,要么风流倜傥,要么德才双馨,他们总是会受到全校师生的称赞。 小知是这一届的风云人物,

13、和其他风云人物不同的是,小知没有出众的容貌,也没有一技之长,成绩也一直是不上不下,平日里还总受男生们欺负。这样的人,怎么会成为风云人物呢?!,事情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那时我们社团准备举办一个调查活动,而我被分配到的任务就是调查班里每个人的优点及他们对自身优点的认识程度。我问了导师几个问题后便开始展开调查了,调查到的同学无非就是嘻嘻哈哈说自己帅气或羞羞答答说自己聪明。事情似乎进展得十分顺利。正当我想结束调查时,一个身影走进了我的视野,他就是小知。只见小知耷拉着脑袋,两眼无神地往前走着。不知这样的人身上还会有什么优点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近了他。,“小知同学,请问你认为你身上有什么优点啊?”当听到

14、这个问题时,小知愣了一下,然后带着浓浓的沮丧的语气小声地对我说:“对不起,我好像没有什么优点。” “怎么会没有优点呢?”正当我准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看到了他满脸的难过,于是便收起自己的发问,让他悄悄地走了。 正当准备放弃他时,我突然想起导师说的话:“每个人身上都一定会有他的闪光点,如果他不愿告诉你或者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你就更应当想方设法去弄清楚。”想到这里,我连忙朝着小知刚离去的方向跑去,一路上,我看见许多粗心的同学不小心将垃圾随手丢在地上,而小知不知从哪里拿来了扫把等工具,一个人默默地打扫起来。震撼之余,我连忙拿起相机,“咔嚓”几下,将小知的一举一动都给悄悄地定格了下来。接下来的两个星期

15、的“跟踪”,让我发现小知竟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活雷锋。比如说,看到低年级的小朋友被欺负,他总会加以制止;看到老人背东西时,他总会伸出援手 当我把这些照片贴在学校宣传栏之后,小知立刻成了风云人物。小知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乐观了。我发现了小知最大的优点善良!我把这些整理成论文交给了导师。导师看了之后,夸赞了我一番,又给论文补了一个结尾:,冬日里,两只刺猬互相取暖。可靠得太近,会刺伤对方,靠得太远,又起不到取暖的效果。那么,怎么办呢?避开自己的缺点,寻找自己的优点就像是每一座山都会有自己的金顶一样,总有那一刹那会因为这个金顶的闪耀而光芒万丈!,【点评】,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文章就达到了这种艺术效果。 故

16、事曲折,一波三折,源自一个悬念明明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德才双馨的人才是风云人物,而这个什么都毫不起眼的小知怎么可能是风云人物呢?去采写他的优点,不要说别人瞧不起他,连他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半个优点,失望之余,想放弃对小知的采访,但导师的话又激起了我的跟踪欲望,最后终于发现了他的优点。作者通过设置悬念,加深悬念,揭开悬念,一路写来,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读来有一种曲折动人之感。这种构思精巧的文章,现在在考场上真是比较少见了。 巧用悬念,精于构思之外,作者还十分讲求人物塑造。他点面结合,先是概括性地点出小知的个性特征活雷锋,接着具体描写小知帮助小朋友和老人等雷锋行为,这样有点有面,让人物形象在精练的描写中慢慢地丰满鲜活起来。 这些都是此文的优点:精于情节构思,巧立人物形象。这令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最大化的彰显,最终由“导师”揭开悬念,自自然然,呼之即出。,2019/4/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