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含详解详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93978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含详解详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含详解详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含详解详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含详解详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含详解详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含详解详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含详解详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2018武汉)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

2、题意;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2(2018武汉)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

3、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A、声音由物体振动

4、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B正确;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若吹的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若吹的力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与拉动活塞无关,故C错误;D、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气柱振动变慢,则“竹管笛”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故选:C。【点评】综合运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可解答此题。3. (2018武汉)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B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5、有时是有方向性的D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它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分析】(1)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是一次能源,需要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来获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2)化石能源是指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在地壳中经过几亿年转化而来的燃料;(3)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4)在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解答】解:A、电能需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叫做二次能源,故A正确;B、化石能源是指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在地壳中经过几亿年转化而来的燃料,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故B正确;C、内能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为内能,这些内能不

6、能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总是具有方向性,故C错误;D、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在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是中考常见题型4.(2018武汉)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如图所示,橡皮膜会向外凸。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分于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加剧B内能会增大C质量会不变D压强会减小【分析】(1)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越快;(2)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3)瓶内空气膨胀,体积增大,但物质多

7、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解答】解:(1)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所以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凸起来,此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加快,压强会增大,故AB正确,D错误;(2)瓶内空气膨胀,体积增大,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C正确。故选:D。【点评】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相对来说,气体体积受温度的影响更明显。5(2018武汉)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要做这项研究,可选取如图中的两个实验是()A甲与乙B甲与丁C乙与丙D丙与丁【分析】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

8、关系,需使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大小不同。【解答】解: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要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大小不同,可将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力计的示数进行比较,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研究中,主要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这也是初中物理学中最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是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的。同时,实验中依据二力平衡的知识。6.(2018武汉)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

9、了锤柄的惯性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解答】解:A、标枪投掷出去后能继续飞行,是因为标枪具有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缘故,故A错误;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而不是锤柄的惯性,故B错误;C、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窗帘运动时,浮尘由于惯性将保持静止状态,脱离窗帘,是利用浮灰的惯性,故C错误;D、

10、泼水时,盆和水是运动的,当盆受力静止时,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被泼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7(2018武汉)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ABCD【分析】本实验通过受压面的凹陷程度来反

11、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回答。【解答】解:实验中,物体对受压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正确;根据转换法,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正确;甲、乙两次实验,受力面积不同而压力相同,故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错误;为了完成整个实验,还要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故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

12、到的实验现象和乙图中的对比,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8(2018武汉)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分析】(1)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分析答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F浮=GF拉列出方程可求得物体A的体积,然后可求得其密度;(2)先求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根据F浮=GF拉可得A在乙中的拉力;

13、(3)A在乙中的拉力与丙中比较可得结论;(4)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GF浮F拉可求。【解答】解:A、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由F浮=GF拉可得,F浮=盐水g V排,物体A全部浸没,所以V排等于V物,则:盐水gV排=GF拉,V排=V物=,将盐水=1.2103kg/m3、G=4N、F拉=2.8N代入上式可得:V排=V物=1104m3,物体A的质量m=0.4kg,物体A的密度=4103kg/m3,故A错误;B、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水gV排=1103kg/m310N/kg1104m3=1N,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GF浮水=4

14、N1N=3N,故B错误;C、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丙拉=2.8N,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3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3N2.8N=0.2N,故C错误;D、由甲、丙,F浮盐水=GF丙拉=4N2.8N=1.2N,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支=GF浮F丁拉=4N1.2N2.5N=0.3N,故压力为0.3N,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即可正确解题,同时考查了浮力的计算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同时,要能够熟练变形应用。9(2018武汉)如图所示电路图中,与实物电路对应的是()【分析】根据实物图分析

15、电路的连接方式,由各选项电路图得到正确答案。【解答】解:由实物图可知,灯泡与电动机并联,一个开关控制干路,一个开关控制灯泡支路。A、由实物图可知,灯泡与电动机并联,一个开关控制干路,一个开关控制电动机支路。与实物图不相符;B、一个开关控制干路,一个开关控制灯泡支路,与实物图相符。C、两个开关都在干路上同时控制灯泡和电铃,与实物图不相符。D、两开关分别控制两支路,与实物图不相符。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作用,注意电路图与实物图要对应。10(2018武汉)一种试电笔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它的作用和使用描述正确的是() A试电笔可用来测试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B试电笔通常也用来检查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C使用时手指不能碰到金属笔卡D使用时人不会触电是因为试电笔氖管中的氖气不会导电【分析】(1)试电笔的作用是区分家庭电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