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二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专题三 小说阅读 第3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93411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二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专题三 小说阅读 第3讲 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9版二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专题三 小说阅读 第3讲 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9版二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专题三 小说阅读 第3讲 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9版二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专题三 小说阅读 第3讲 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9版二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专题三 小说阅读 第3讲 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二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专题三 小说阅读 第3讲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二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专题三 小说阅读 第3讲 (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小说艺术技巧赏析题,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单就小说而言,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个方面。本讲重点讲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小说语言艺术因与散文语言艺术异曲同工,故本讲不再涉及

2、,而是放在散文中去做讲解。,一、小说的“骨架”,叙事艺术,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严格来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视角。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二人称,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内涵及作用,类别,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

3、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要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倒叙,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顺叙,作用,内涵,类别,使文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

4、叙,平叙,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补叙,作用,内涵,类别,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照应,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抑扬,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

5、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悬念,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手法,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手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铺垫,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衬托,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对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

6、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伏笔,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手法,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 1.小说中常见的线索 (1)人物线索,如祝福就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的。 (2)事物线索,如项链就是以“项链”为线索的。 (3)事件线索,如变色龙就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的。 (4)以时间、空间或人物心理、情感为线索,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既有时间、空间的变化,也有林冲心理、情感的变化。,线索,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

7、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转,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手法,阅卷 评析,考生 答案,阅卷 评析,考生 答案,二、小说的“血肉”,描写艺术,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眼神的多次描写。,肖 像 描 写,正面 描写 (直接 描写),具体分析,塑造手法,动作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

8、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动 作 描 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如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富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绘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语 言 描 写,正面 描写 (直接 描写),具体分析,塑造手法,细节

9、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不同的回答,就展现了林黛玉小心谨慎的性格。细节描写,有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环境细节描写等。,细 节 描 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项链里对玛蒂尔德的一段心理分析,让现实生活与她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现实与梦想的尖锐矛盾,揭示了玛蒂尔德一心想摆脱寒酸、暗淡的生

10、活而挤入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而受人奉承的贵夫人的心理。,心 理 描 写,正面 描写 (直接 描写),具体分析,塑造手法,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的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在分析时注意这三种情况:借助次要人物烘托或对比,借助物象烘托,借助环境烘托。,侧面 描写 (间接 描写),具体分析,塑造手法,描写 角度,描写 技巧,考生的知识面明显狭窄,仅是从修辞角度入手分析,并且刻画了“得意神情”也不准确,三叔的心理是一种复杂的情感。,阅卷 评析,考生 答案,考生还是没有建构牢小说的知识理论体系,“面部表情”应当准确表述为“神态描写”,并且“画

11、线部分运用了细节描写,包括动作描写、面部表情和语言描写”说法有误,“细节描写”与其他描写之间不是包含关系,而是并列关系。而且此处问的是写人技巧,考生竟然回答成了叙事技巧(设悬念),这进一步印证了考生“知识理论”掌握得不牢固。,阅卷 评析,考生 答案,考生对手法界定比较准确,但是缺乏分析,“手法效果分析”是回答“艺术手法赏析”的规范模式,只点出手法而不准确分析最多得一半的分数。,阅卷 评析,考生 答案,这种描写要引起考生注意,高考命题正趋向这一点。心理描写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如内心独白、意识流、梦幻等方式)和间接心理描写(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来体现心理),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是一种层次很高的描写艺术。,心理 描写,不少考生把细节描写等同于动作描写,这是片面的。细节描写固然多表现在动作描写上,但同时也表现在服饰、神态和心理上。细节描写肯定是一种细致描写,但描写细致并不能等同于细节描写,只有那些描写细致而又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描写才叫细节描写。,细节 描写,它在判断中比较特殊,因为它需要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因此有时会被考生忽视。,侧面 描写,“课后强训冲关”见 “小说题材分类练(一)(三)”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