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专题过关高分练(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技教育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93394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专题过关高分练(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技教育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专题过关高分练(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技教育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专题过关高分练(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技教育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专题过关高分练(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技教育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专题过关高分练(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技教育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专题过关高分练(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技教育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专题过关高分练(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技教育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过关高分练(八)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技教育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教训时说:“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迪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A中国需要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B军事武器落后是导致中国失败主要原因C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层面D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是战争失败的主因解析:选D材料中没有涉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军事武器的落后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非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制度层面的落后,故C项错误;材料反

2、映出战争失败的主因是“无律无谋之兵”,即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故D项正确。21877年,洋务派幕僚马建忠从欧洲写信给李鸿章说:“欧洲各国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可见马建忠()A正确揭示了欧洲各国富强的根本原因B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C批评了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做法D强调了国家富强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解析:选C材料内容没有正确揭示欧洲各国富强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表明马建忠的思想超出了洋务思想,但没有否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B项错误;“

3、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表明马建忠认为练兵制器是末,这是对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批评,故C项正确;“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表明马建忠认为民主政治是国家富强的基础,故D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A削弱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解析:选C该学者的观点强调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历史作用使中国政治权力失去了儒家思想的支撑,即通过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4、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故C项正确。4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这表明严复主张()A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B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C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 D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解析:选D“不容不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救亡之道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表明严复主张提倡西学以挽救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5新青年自第二卷刊登通告:“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

5、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同时,新青年第一到三卷每一号的封三都刊有投稿简章,明确提出“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此举()A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 B体现了兼容并收的原则C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D大力弘扬了“五四精神”解析:选B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是青年杂志的创办,故A项错误;“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和“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体现了包容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大力弘扬“五四精神”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故D项错误。6“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

6、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A主张维新变法 B坚持“中体西用”C提倡民主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C材料没有体现学习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材料跟民主有关,故不是洋务派,故B项错误;“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反映的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中国就难以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为此他们提倡民主科学,以求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不是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7、。71916年,陈独秀发表文章:“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由此表明他()A否定党派运动 B主张国共合作C倡导国民运动 D厌恶政权更迭解析:选C从材料“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可知陈独秀认为我国政治是党派运动,没有发动群众,所以不能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否定党派运动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表述,故A项错误;1916年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故B项

8、错误;从材料“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可知陈独秀认为只有民众参与到政治运动中才能使各种运动发挥其改变社会状况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陈独秀厌恶政权更迭,故D项错误。8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C标志着国共

9、两党合作的实现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选B北伐战争是孙中山逝世后的事情,故A项错误;孙中山强调在反封建的同时也要推翻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故C项错误;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是北伐战争的意义,故D项错误。9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如图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A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解析:选A1924年,孙中山公布工会条例,保护劳工权利,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表明孙中山的思想实现了升华,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0、,故A项正确;孙中山公布工会条例,保护劳工权利,并没有改变他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单个规定起不到如此大的作用,故C项错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没有背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故D项错误。10毛泽东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

11、十大关系解析:选A材料中强调革命分两步走,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观点,故A项正确。11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罗霄山脉中段(1)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众基础;(2)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3)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4)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5)影响湘赣两省。这篇文章论证了()A国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 B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C抗日战争持久的合理性 D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解析:选B材料指出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实践“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五个有利条件,故B项正确。12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

12、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析:选C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相符,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13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3、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解析:选AA项是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故A项正确;B项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思想,C项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思想,D项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教育思想,均不符合题意。14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道,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

14、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解析:选B材料既没有涉及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而且我国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在1965年就已建立起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5如图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解析:选D材料反映中

15、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不能由此说明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美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但不能由此说明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关于科技论文总数的比较,故C项错误;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的新突破、新发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2分)16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转型面临着国家与自我、群体与个人的认识与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