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十三) “世界史”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93305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十三) “世界史”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十三) “世界史”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十三) “世界史”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十三) “世界史”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板块押题练(十三) “世界史”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押题(十三)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

2、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解析:第(1)问,结合近代中国相关史实,从全球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国际地位、对世界的认

3、识等方面的影响,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第(2)问,从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可总结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第(3)问,结合材料一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特点,与现代中国参与全球化在原因和接受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二者不同特征。答案:(1)使中国对外部世界进行审视: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推动经济近代化: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较大发展。推动政治近代化

4、:探索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生活近代化:从通商口岸开始,中国的社会生活融入了很多西方因素。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参战国发挥了重要作用。(2)世界形势进入到“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时代,美苏冷战缓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扩大海外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全球贸易。(3)第一次单向被动,在欧洲舰炮的打击下,中国被迫卷入全球化,在压迫中学习;第二次单向主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融入全球

5、化进程,共同发展。2(2018湛江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以来中外大事表(部分)序号关键词(句)序号关键词(句)1坚守诚信的荷兰人2不流血的革命3蒸汽动力4启蒙运动5艰难“联邦”路6鸦片战争7海国图志8福州船政局9资本论10爱迪生灯丝实验之旅11天演论12门户开放政策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4中共一大15萨拉热窝的枪声16短暂的春天17列宁对话农民18国民革命19“炉边谈话”20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摘编自马世力一本书读懂世界史、范文澜中国通史等从表中提取四条以上关键词(句)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以来世界与中国”提炼出某一论点,并对该论点进行合理的阐述。(要求:论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

6、合,史实准确。)解析:表中是中外大事的一个先后排列,需要自己整理观点。“近代”一词在中外有着共同的意义,于是可以从中外近代化的角度来思考整理,如“不流血的革命、蒸汽动力、艰难联邦路、爱迪生灯丝实验之旅、鸦片战争、海国图志、福州船政局、天演论、中共一大”这些内容可以从英国、美国近代化的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进行比较,承认不同国情的国家近代化道路的差异性。也可以以中国近代化为线索,“鸦片战争、海国图志、福州船政局、门户开放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短暂的春天、中共一大”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观点。答案:示例:论点:东西方现代化之路的探索。(不流血的革命、蒸汽动力、艰难“联邦”路、爱迪生灯丝实

7、验之旅、鸦片战争、海国图志、福州船政局、天演论、中共一大)阐述: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伴随着蒸汽动力的普遍使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19世纪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独立后的美国中央政府权力过小,内政不稳,外不能御敌;1787年制定了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新的世界科技中心,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为掠夺原料和占领市场,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机,从海国图志、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到学习制度的维新变法和,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努力,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为中国找到了新的出路,带领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结论:综上所述,东西方国家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各不一样,选择的道路也各不相同,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