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讲解部分)(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91623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讲解部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讲解部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讲解部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讲解部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讲解部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讲解部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讲解部分)(pdf)(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中考 年模拟 第二部分 阅 读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清单 考纲规定中考文言文背诵篇目 论语十二章 原 文教参译文分析解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 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 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老师传授的 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 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 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 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 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 “知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是

3、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 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讲学习态度,阐明“学” 与“思” 的辩证 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 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 一竹筐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 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多么高尚啊,颜回!” 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 考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 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子曰:“饭疏

4、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 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 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 抉择。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 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 就加以改正。” 讲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 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 正的学习态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5、“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 不停。” 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 一个人的志 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 问求救,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就在其中了。” 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一、通假字 不亦说 乎 吾十有 五 二、词类活用 学而时 习之 吾日 三省吾身 传 不习乎 温故 而知新 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饭 疏食 三、一词多义 为 为 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 师矣 专题六

6、文言文阅读 知 人不知 而不愠 温故而知 新 而 人不知而 不愠 温故而 知新 博学而 笃志 其 其 不善者而改之 仁在其 中矣 四、重点词语 子 曰 学而时 习之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 吾日三省 吾身 为人谋 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 传 不习乎 吾十有 五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不逾矩 温故 而知新 可以 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 食 人不堪 其忧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饭 疏食 饮水 曲肱 而枕之 于 我如浮云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从之 子在川 上曰 逝 者如斯夫 不舍 昼夜 三军可夺 帅也 匹夫 不可

7、夺志也 博学而笃 志 切问而近思 仁 在其中矣 五、课文理解 下面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贤哉,回也!”从这句话看出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安贫乐道。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吾日三省吾身”都是讲学习方 法的。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从这句看出孔子 心中的“仁”,既包含一个人的意志信念,又包含了做学问的 诚恳态度。 论语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 之作。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孔子认为,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 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 起来。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都是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来阐述学习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出军队中士兵较之将 帅更为重要,是儒家“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 鱼我所欲也 原 文参考译文分析解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 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 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 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 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

9、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 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 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 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 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 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 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 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假使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 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10、 假 使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 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 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是因为 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 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 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 证义是人的本来思想,义重 于生,应舍生取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 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没有礼貌

11、地吆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不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 不肯接受。 运用例证法证明义重于生, 人应该舍生取义,不要丢掉 本来的思想。 年中考 年模拟 续表 原 文参考译文分析解读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 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 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

12、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 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 自己却接受了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作丧失了 人所固有的本性。 再举例从反面证明功名利禄 使人见利忘义,失掉了自己 本来的思想。 一、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 也 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乡 为身死而不受 二、古今异义 一豆 羹 古义: 今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 于我何加焉 钟 古义: 今义: 加 古义: 今义: 三、词类活用 万钟则不辩礼义 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四、一词多义 得 故

13、不为苟得 也 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二者不可得 兼 生 舍生 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 与 蹴尔而与 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为 乡为 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 之 之 如使人之 所欲莫甚于生 人皆有之 行道之 人弗受 宫室之 美 者 二者 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 而 舍生而 取义者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 有不为也 蹴尔而 与之 于 所欲有甚于 生者 万钟于 我何加焉 则 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由是则 生而有不用也 万钟则 不辩礼义而受之 五、重点词语 二者不可得兼 故不为苟得 也 死亦我所恶 故患有所不辟 也 由是 则

14、生而有不用也 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 贤者能勿丧 耳 蹴 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 也 是亦不可以已 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六、课文理解 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文章指出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是 因为他们丧失了“本心”。 “一箪食,一豆羹”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 更为珍贵。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的人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 “本心”。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文章开头以生活常理设喻,自然引出在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 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论点。 贤者高于一般人的地方,正在于他们“所欲有甚于生者”“所 恶有甚于死者”。 在生死关头,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也能考验 一人的品德。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从反面论证了失去“本心”的人可 悲可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