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88931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有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市一中2017年春期高中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化 学 试 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Na:23 Si:28 S:32 Fe:56 Cu:64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 HQ1kJmol-1;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1Q2 B.Q1Q2 C.Q1甲丙B.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C.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相同D.

2、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4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H1现在容积均为1 L的a、b、c、d、e五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的混合气体,控制温度,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图1:温度分别为300 、500 的密闭容器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图2:温度分别为T1T5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均进行到5 min时甲醇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10,且K1K2B.将容器c中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容器d中的平衡状态,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温或加压C.300时,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8 mol CO,0.6 m

3、ol H2,0.2 mol CH3OH,平衡正向移动D.500时,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H3OH,重新平衡后,H2浓度和百分含量均增大5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g) H=-92.4kJmol-1)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1 mol N2 3mol H22 mol NH34 mol NH3NH3的浓度(mol L-1)c1c2c3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 a kJ吸收 b kJ吸收 c kJ体系压强(Pa)p1p2p3反应物转化率1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c1c2B.a

4、+b 92.4C.2p2p3D.1+316可逆反应X(g)+2Y(g) 2Z(g),2M(g) 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闭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隔板两侧反应室温度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C.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5/11D.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相同7下列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选项中的说法一定能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N2O4(g)2NO2(g),改变某一条件后,气体颜色加深B.

5、N2(g)+3H2(g)2NH3(g),改变某一条件后,NH3的体积分数增大C.H2(g)+I2(g)2HI(g),单位时间内消耗H2和HI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2D.2SO2(g)+O2(g)2SO3(g),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He8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aA(g)+bB(g)cC(g);平衡时测得B的浓度为0.6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B的浓度降低为0.4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a+bc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A的转化率降低D.C的体积分数增大9电化学降解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铅蓄电池的A极为正极B

6、.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正极质量增大C.该电解池的阴极反应为2+6H2O+10e-N2+12OH-D.若电解过程中转移2 mol电子,则交换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左-m右=10.4 g10.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反应原理如下:电池:Pb (s) +(s) +(aq) 2(s) + 2(l)电解池: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11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

7、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 离子12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

8、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13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利用电解过程中生成的Fe(OH)3沉淀的吸附性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模拟处理装置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X电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8e-+4C5CO2+2H2OB.铁是阳极,先失去电子生成Fe2+C.工作时熔融碳酸盐中的C移向Y电极D.污水中存在反应4Fe2+10H2O + O24Fe(OH)3+8H+14有关晶体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形成正

9、八面体B.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数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4D.铜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铜原子的配位数为1215.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B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C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D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外围电子排布为4f75d16s2基态原子,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B族B

10、在元素周期表中,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氢元素除外)C某基态原子外围电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它违背了泡利原理DXe元素的所在族的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均为ns2np6,属于非金属元素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9分)(1)汽车尾气中的CO、NOx(主要为NO、NO2)已知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使用稀土等催化剂能将CO、NO2、碳氢化合物转化成无毒物质,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已知:N2(g)+O2(g)=2NO(g) H=+180.5kJmol12C(s)+O2(g)=2CO(g) H=221.0kJmol1C(s)+O2(g)=CO2(g) H=393.5kJmol1则CO、NO催

11、化剂化成N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时,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填字母)aNO和CO2浓度相等 bNO百分含量保持不变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2v正(CO2)=v逆(N2)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f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3)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CO、NO催化转化成N2和CO2的反应速率,T1时,在一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某科研机构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了不同期间的CO和NO的浓度如表(N2和CO2的起始浓度为0)时间/s01020304050c(CO)/10-3mol.L-110.04.52.51.51.

12、001.00c(NO)/10-2mol.L-13.603.052.852.752.702.70前3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2)=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的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根据表中设计的实验测得混合气体中CO百分含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则曲线、对应的实验编号依次为_。实验编号T/NO的初始浓度(mol.L-1)CO的初始浓度催化剂比表面积(m3.g-1)3001.210-43.510-41202001.210-43.510-41202001.210-43.510-48518、(10分)综合利用CO2、CO对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1)利用H2和CO在一定条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