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复习学案8(专题九_古代诗歌阅读)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88535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复习学案8(专题九_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复习学案8(专题九_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复习学案8(专题九_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复习学案8(专题九_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复习学案8(专题九_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复习学案8(专题九_古代诗歌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复习学案8(专题九_古代诗歌阅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部分/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考纲展示命题探究第一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基础点: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1)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和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指的是情中景,包括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色彩描写等。(3)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诗人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或称为“情中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

2、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重难点:1.景物形象的概括分析。2意象的含义和作用。考法综述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鉴赏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鉴赏古诗词形象题目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特征,提示主旨所刻画的某一具体形象的意义。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形式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景物形象概括分析、事物形象概括分析。命题法1人物形象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注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

3、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求概括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分析,所以概括、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做到有条理,有对特征的分析。阅读本诗应先抓诗词大意,再细致分析描写对象,关注使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找准形象,通过题目可知本诗描写了一个官员的形象;其次分析形象,本诗从“

4、马不肥”,“债”等词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官员的邹明府生活的窘迫,可见其廉洁清正。“马不肥”见出他的清贫;“债”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清正廉洁的形象。解题法1“四角度”把握人物形象1抓住背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人形象的前提。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

5、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美满,夫妻恩爱,其词轻快、爽朗,充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乱,国破家亡,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2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抓住“诗卷”“纶巾鹤氅”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

6、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3抓住景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间接流露。古典诗歌经典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孔雀东南飞等,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4结合形象,明确指出其作用或效果特别是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特定主人公,而非作者自身时,一定要明确作者塑造该人物形象的作用,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重难点拨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

7、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思维过程(1)找准形象。结合诗词内容、标题、注释等,明确人物形象的基本身份。(2)分析形象。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和具体行为等。(3)理解形象。一是要理解诗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二是要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和诗歌的注释评析人物形象。答题模式(1)总括:刻画了一个(特征1特征2身份)的形象。(2)分析: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特征的体现。(3)评价:指出形象表现的情感和呈现的意义。其中(2)(3)可糅合在一

8、起表述。常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举例(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8)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命题法2景物形象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

9、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解析首先,找到描写周围环境的诗句,主要有以下几句:“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其次,将重点意象抽取出来,主要有“莓苔”“履痕”“白云”“静渚”“春草”“闲门”。再次,寻找作者描写意象特征的词语,主要有“静”“闲”。最后,分析这些意象的特色,这些意象都存在于人迹罕至的僻远山野,可用“幽静”一类的词进行概括。典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月圆唐杜甫孤月

10、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_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内容,要善于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特点。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首诗前六句,一句一景,由室外写到室内,再从室内转向夜空、山林,意境阔大,而层次井

11、然。概括时可依观察角度不同,一句一句依次概括。解题法2鉴赏景物形象的“四要素”(1)诗中赏画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赏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下面四角度入手: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黑冷等)。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意象组合的特点。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春色满

12、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等。(2)画中品诗画中品诗,即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的情感思想。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如赏析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的雨雪曲:“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只要抓住诗中的“寒”“暗”等词语,就能品味出诗中的凄凉。意境的常用术语: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

13、凄凉、恬静闲适、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3)缘景明情诗歌中的景即意象。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合与表现。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景是水乳交融的。情感的把握,离不开对意象的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意象本身的特点,其次要注意意象的有关修饰语,这对把握情感很有帮助。(4)双层挖掘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

14、,实质是写作者被赦时心情的轻松和愉悦。重难点拨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思维过程(1)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