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88290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每题2份,共72分)1康熙徽州府志中写道:“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常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虽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代徽州地方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B清代徽州形成了大规模的田庄经济C清代徽州等级秩序森严D清代徽州的风俗有利于商帮发展2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B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D阻绝了天下英才进人统治阶级的道路3礼起源于

2、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这一变化反映出()A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B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C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D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4“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之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关系中长尊幼卑B体现了宗法制度强调血缘纽带C体现了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D此做法有利于凝聚宗族5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3、()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6据史书记载,周公在辅佐成王时“制礼作乐”, 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定。这表明古代礼乐()A是对宗法制的解释B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C维护封建等级观念D来源于儒家政治思想7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反映出吕氏春秋()A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B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C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8史学家马端临认为:“至中正之法行,则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

4、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该制度的实行()A打破了门第选拔界限B惩革了选官中的徇私之弊C导致贵族政治的复活D助长了士族对政权的控制9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案”曾给嘉佑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这表明宋代()A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B官场争斗十分激烈C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D文臣注重道德操守10贞观三年,吏部尚书杜如晦对唐太宗说,“两汉取人,皆行着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科举),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

5、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这表明()A唐太宗决定改革科举制度B杜如晦认为科举制有缺陷C唐朝继承了汉朝的察举制D唐初选官缺乏统一的制度11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后期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地位低下的寒人的要求,从而孕育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对这种新制度的评述,恰当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12有人认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不在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在于其对中国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下列关于科举制的作用叙述,符合其观点的是()A扩大官吏人才来源B提高国民整体素质C大

6、大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诗歌繁荣发展13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它反映了元朝设置行省的直接目的是()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消除割据隐患,加强军事控制D创设行政机构,维护国家统一14针对汉初诸侯国势力强大,大臣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提出了一个妙计,它既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这个妙计是()A郡县制B“推恩令”C诛晁错D清君侧15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

7、,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16清朝数次进行撰修全国性地图、地志的工作。康熙皇舆全览图和乾隆乾隆内府舆图,是我国古代水平最高的实测地图。从康熙到嘉庆前后三次修订大清一统志,是我国古代最完善的一部全国地理志。这一做法()A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B加强了专制国家体制C标志地理测量技术的成熟D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17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这说明()A内阁大学士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明清的君

8、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18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内阁”是() 内侍机构 君主专制产物 决策机构 制约皇权工具ABCD19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20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

9、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A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21北宋元裙年问都水使者吴安持言:“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今元裙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请除以次降杀,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北宋李元弼在总结自己当县令的经验时说:“差夫役,总计家业钱均定;遂无偏曲。”这说明宋代()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赋役负担不断加重D劳役制度发生变化22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

10、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摇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C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有所改善D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23根据以下中英关税、土地税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表,可以得知14901602年间() 年 份 英国 中国 关税占财政比率 土地税占财政比率 关税占财政比率 土地税占财政比率 1490 5% 2177% 017% 93% 1552 11% 4081% 045% 73% 1602 14% 2552% 087% 80% A英国的财政总收入远高于

11、中国B大量商品输出促使英国关税比率上升C中国的土地税收占比远高于英国D中国的关税收入大幅递增241372 年,政府颁布法令:“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改变元代佃户对地主“侍奉如承官府”的情况。这本质上反映了()A宗法制是处理农民关系的主要手段B伦理思想影响深远C政府法律上承认人身依附关系变化D租佃关系更加普遍25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6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27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苟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