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3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88196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3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3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3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3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3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3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3有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后对点集训 第一板块炼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卢纶(739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答:_答案闲,意为悠闲、自在,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春草之闲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解析“东风吹雨过青山

2、,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在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起思乡之情。“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妙。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的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秋思寄子由黄庭坚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元丰四年,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志。在草木枯黄的晚秋季节,他思念起好友子由(苏辙),此时苏辙被贬筠州(今江西高安),两地相隔不远。请简要分析一、二句中的“知”“催”二字的

3、妙处。答:_答案诗人看到叶黄,“知”晓已是晚秋,“催”字写出了时间的紧迫,这两字,看似写景,实际上诗人是融情于景,表达自己落魄无依的郁闷和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的感慨。解析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句中意义作者情感。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郁闷心境。“小虫”,指促织(即蟋蟀)。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言外之意是: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妇女们都在辛劳不息,自己当年也曾想过要干一番事业而落魄至今,一事无成,再也难以展露才华。光阴徒催人老。一个“知”字,一个“催”字,表达出这种难遣的郁闷心境。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

4、题目。别薛华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请简要赏析首联中“送送”“遑遑”二词的妙处。答:_答案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送送”意为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遑遑”想象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留恋。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送送”“遑遑”巧用了叠词,具有音韵美,再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最后点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板块诗眼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长安夜雨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5、。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答:_答案“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本诗以“忧”字贯穿全诗,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颈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树上聚集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

6、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睡燕谢宗可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睡”作为全诗的诗眼,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首联写睡因和睡态:燕子因衔泥补巢疲累,因此低垂下翅膀入睡。颔联、颈联写睡梦:燕子学庄周梦蝶,梦魂轻盈,来到汉宫探访与它同名的赵飞燕,又飞进了历经沧桑的乌衣巷,却迷失了当年熟识的回来路。尾联写睡醒:燕子被惊醒后嗔怪于卷帘人,而此时夕阳西下、小桥深巷的场景却还在似梦非梦中。(意思对即可)解析诗眼是诗歌

7、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解答本题,应抓住关键词逐句概括内容,并答出其实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睡”的。如首联可抓住“困顿”“倦翼低”从燕子入睡的原因及姿态等角度概括。以此类推,再结合着其他诗句分析概括即可。第三板块炼句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除夜有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山残雪夜”这句诗。答:_答案“乱”既指在一片乱山之中,也指作者心绪烦乱;“残”既扣住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此表现心境凄冷。“乱山”“残雪”写出了诗人旅居的环境,也是在衬托作者旅居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情。解析本

8、题考查炼字的能力。分析时可从以下几步入手,(1)理解“乱”“残”在句中的意思;(2)看“乱”“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3)看“乱”“残”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再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梅尧臣(10021060)一生仕途坎坷、官居下僚。至和二年(1055年)作者晚年丁母忧居乡,守制即将结束准备出仕时写下此诗。有人认为颔联为“当世名句”,请从“景”与“情”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诗歌颔联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

9、。描写在优美恬静的水边安眠的野凫。在风日和煦的春天绽放春花的老树,将诗人的闲情逸趣融入眼前“野凫”“老树”中。表达了作者悠闲恬静的情感。(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要求从“情”与“景”的角度入手,结合意境、情感分析诗句。诗歌的颔联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首先需要找出诗句中的景物描写,如“野凫”“老树”等,其次要分析出这些景物中融合的作者的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 苏轼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雪中乘兴真聊尔,春尽思归却罢休。何日五湖从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张山人: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雪中乘兴:

10、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聊尔:姑且如此。请指出颔联的巧妙之处,并简要赏析。答:_答案用词巧妙。“洗”“供”两个动词分别写出了水的澄澈和山的隽美,“禅心”乃水洗出,“诗笔”因山供给,新奇而有韵味。构思巧妙。上句说水洗出禅心,连眼睛都变得纯净了,有层进意味;下句说山给自己赋诗赞美的冲动,却又为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样尽情游历山水而发愁,有转折意味。手法巧妙。上句以实写虚,借水的澄澈写出内心的纯净通明;下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山色秀美,为诗人提供写诗的欲望和冲动。(任答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鉴赏诗句,可从炼字用词、构思、表达技巧等角度入手。颔联的巧妙之处在于,语言高度凝练,

11、文思十分巧妙,把山、水、禅、心、诗、笔、眼、眉多重景致事物,通过“洗”“供”两个动词全部紧密联系起来,恰如丝线串珍珠变成了美丽的项链。同时,运用以实写虚、拟人手法,烘托了一种天人合一、禅意人心的意境。第四板块语言风格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南溪早春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清新颖秀。以颔联为赏析对象,请你就此特色加以鉴赏。答:_答案颔联“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描写细腻入微:柳枝返绿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开始,故说“垂处绿”;而桃花开放总是先从上

12、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所以说“末梢红”。语言新颖活泼,它体现在:“下来”“上去”分别写柳枝桃枝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又具有拟人意味。解析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赏析应该立足于整体,不能只从个别词入手,颔联主要意象“柳”“桃”,主要关注其修饰语,然后发挥想象,营造意境,分析其清新之处。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语言特色。答:_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像是从平凡生活中信笔拈来,如“相送罢”“归不归”。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那种朴素真挚的情感。解析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

13、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答:_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解析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下片仅仅二十五个字,却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画。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问松”“疑松”“推松”“斥松”的过程写得逼真传神,惟妙惟肖。这首词的语言含蓄蕴藉,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体现了作者晚年清丽淡雅的风格。第五板块综合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甲: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