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7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88155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7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7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7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7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7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7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7有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早有器识。为诸生,山东盗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正德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与王府有连,出为广德知州。嘉靖初,祖忧去。补滁州。屡迁南京吏部郎中,出为陕西提学佥事。坐岁贡不中式五名以上,贬滨州知州。再迁固原兵备副使。泾、邠巨盗李孟春,流劫河东、西,剿平之。以祖母忧去。服除,复提学陕西,转参政。母忧解职。起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寇乘冰入犯,设败之。改南京大理卿。未上,召为兵部右侍郎。改吏部,进左。俺答犯都城,命邦瑞总督九门。邦瑞屯禁军郭外,以巡捕军营东、西长安街,大启郭门,纳四郊避寇者。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命邦瑞撮其事,兼督

2、团营。寇退,请治诸将功罪,且浚九门濠堑,皆报可。邦瑞见营制久弛,极陈其弊。遂罢十二团营,悉归三大营,以咸宁侯仇鸾统之。邦瑞亦改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复条上兴革六事。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请尽撤提督监枪者。帝报从之。仇鸾构邦瑞于帝,帝眷渐移。会鸾奏革蓟州总兵官李凤鸣、大同总兵官徐珏任,而荐京营副将成勋代凤鸣,密云副将徐仁代珏。旨从中下。邦瑞言:“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且京营大将与列镇将不相统摄,何缘京营,乃黜陟各镇。今曲徇鸾请,臣恐九边将帅悉奔走托附,非国之福也。”帝不悦,下旨谯让。鸾又欲节制边将,罢筑蓟镇边垣。邦瑞皆烈为不可。鸾大憾,益肆谗构。会邦

3、瑞复陈安攘大计,递严旨落职,以冠带办事。居数日,大计自陈。竟除名,以赵锦代。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既至,疏便宜数事,悉允行。逾年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毅,遣行人护丧归葬。邦瑞严毅有识量。历官四十年,以廉节著。子正国,南京刑部侍郎。(明史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邦瑞摄其事摄:代理 B邦瑞见营制久弛 弛:废弃 C今曲徇鸾请 徇:示众 D鸾人憾,益肆谗构 构:诬陷、陷害答案C解析徇:顺从、听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

4、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答案C解析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邦瑞年轻时就有气量和才识。补任滁州知州时,因国子监的生员有五人以上考试不合格而获罪,被贬为滨州知州。B王邦瑞谙熟军务。他总督九门时,因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由他代理兵部事务,他提出的很多合理建议,皇帝都同意

5、了。C王邦瑞仕途坎坷。仇鸾向皇帝诬陷他,皇帝对他的信任渐渐转移。仇鸾因专横被杀后,皇帝又重新重用他。D王邦瑞能够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他到了京营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向皇帝上书,都被允许施行。答案A解析A项,“补任滁州知州时”错,应为“调出京城任陕西提学佥事时”。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邦瑞屯禁军郭外,以巡捕军营东、西长安街,大启郭门,纳四郊避寇者。译文:_(2)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译文:_答案(1)王邦瑞把禁军驻扎在城外,以巡捕军驻守东、西长安街,大开城门,接纳四郊躲避敌寇的百姓。(关键词:“屯”“营”“大启”“纳”)(2)朝廷改换将

6、帅,必须要采纳公卿的意见,由皇帝决断,以此来谨慎防止和杜绝祸乱的苗头,表示臣下不敢专断。(关键词:“易置”“采”“宸衷”“所以”)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嘉泰二年,召为国子正。明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

7、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差知汉州。会境内桥坏,民有压死者,部使者以闻,诏降官一秩,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未数月,复元官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者,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改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复力辞,诏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未几,改知

8、绍兴府、浙东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后十日,诏以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致仕。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赐第宅苏州,累赠秦国公。(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有删改)5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境内桥坏会:恰逢B韩侂胄用事 用事:当权C朔望诣学宫 朔望:有名望的儒生D上震悼,辍视朝 辍:停止答案C解析朔望是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意思。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兵书、弓马等军事

9、方面的知识。B“秩”在古代既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秩”采用的是第二个意思。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辞官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又称“乞骸”。D“太师”是官名,为辅弼国君之臣,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公”,拥有实际的职权。答案D解析“太师”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了翁年少聪颖。他几岁时跟从兄长入学,年纪稍长能日读千言,过目不忘;十五岁写成韩愈论,有韩愈的遗风。B魏了翁敢于直言。在科举考试中因敢于谈论当时忌讳谈论的道学而登进士第,后被授予判官厅公事的职务。C魏了翁不畏权贵。当权的韩侂胄策划通过开拓边疆来

10、巩固自己的地位,官民忧虑却不敢作声,魏了翁上书据理力争。D魏了翁颇有政治才干。眉州号称难治,魏了翁到任后尊敬厚待老人,选拔人才,探视学宫,敦促教化,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答案B解析强加因果,文中并没有说魏了翁考中进士,是因为他“敢于谈论当时国家忌讳谈论的道学”。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译文:_(2)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译文:_答案(1)修复蟆颐堰,建造江乡馆,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他知道了没有不去做的。眉州士大夫评论时都表示大为叹服,风俗为之改变,治理的政

11、绩远近闻名。(关键词“复”“为”“服”“彰闻”)(2)他的学生来探望他的病情,魏了翁仍衣冠整齐地和他们相互问答,谈到蜀兵作乱之事,眉头皱了许久,他口授了遗表,过了一会儿,两手合于胸前行礼后去世。(关键词“衣冠”“相与”“蹙”“少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牟子才字存叟,井研人。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咸异之。嘉定十六年举进士。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为记曰:“白之斥,实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报脱靴之憾也。力士方贵倨,岂甘以奴隶自处者。白非

12、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其后分提禁旅,蹀血宫庭,虽天子且不得奴隶之矣。”又写力士脱靴之状,为之赞而刻诸石。属有拓本遗宋臣,宋臣大怒,持二碑泣诉于帝,乃与大全合谋,嗾御史交章诬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馈遗过客为入己,降两官,犹未已。帝疑之,密以椠问安吉守吴子明,子明奏曰:“臣尝至子才家,四壁萧然,人咸知其清贫,陛下毋信谗言。”帝语经筵官曰:“牟子才之事,吴子明乃谓无之,何也?”众莫敢对,戴庆炣曰:“臣忆子才尝缴子明之兄子聪。”帝曰:“然。”事遂解。盖公论所在,虽仇雠不可废也。未几,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

13、职,提举玉隆万寿宫。帝即欲召子才。会似道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时士大夫小迕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量移,轻者放还。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选自宋史牟子才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白非直以气陵亢而

14、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B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C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D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句子结构。“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在“尔”后须停顿,排除A、B;“力士声势益张

15、”中“力士”做的是主语,所以在“力士”前停顿,排除D,选择C。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笄”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可以插簪子的年龄。B“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C“拓本”是把碑石或金石等器物上面的文字、图像拓印下来的纸本。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以翰林学士等任经筵官。答案A解析“特指男女十五岁”理解不恰当,应该是特指“女子十五岁”。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牟子才少年时苦学上进。他随父亲寄人篱下,闭门读书,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