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2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88111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2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2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2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2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2有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后对点集训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对文

2、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画线处断句的标志有:先看名词“使臣”“三月”“七月”“八月”,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属于对称断句,“冬”和“春”对应,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断

3、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领绣州刺史。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未几,改卫州刺史。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B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C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

4、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D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先结合整体的语境弄懂大概意思,正确断句为“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本句的意思是:正值淮南刚攻下,命令安守忠急速前去宣布告谕。当时藩镇大臣傲慢不顺从,接待朝廷使者大多很傲慢,安守忠以正礼相待,不辱使命。然后再审读句子,寻找断句的标志,本句首先要抓人名“守忠”断句,然后注意时间副词“时”,最后注意几个动词“命”“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

5、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 “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

6、药物/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这句话的大意是:下人侍奉上人,(对上人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蓄,用各种肉类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

7、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一剂药物。其次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下”“上”“贵家”“宾客”“小人”,动词“事”“蓄聚”“储积”“供”“想”“充”“备”。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能、何徽居阵东偏。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世宗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

8、既诛爱能等,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及世宗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俄迁彰义军节度。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B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C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

9、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D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句子,然后对句子的结构进行一个初步划分。比如“以城降”的主语是“忻州监军”,“忻州监军”杀的是“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击走之”在原文中的意义为“世宗命令白重赞及符彦卿攻击契丹军并使之退走”,所以中间不能断开;“还京”的主语应该是“世宗”。由此可知答案为C项。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余读史,尝怪赫连氏,初无功德,而兴之暴,西夏强且久,与宋

10、室为终始,此必有所以自强固者,不独恃甲兵之力。间披舆图按其处距长城外河西数十里自分力劣弱终身不能至详考其兴亡盛衰之迹而庭闻乃竟以是为家边徼风土人情叛服治乱必有深知其故者,他日著之文章,当不止如史传所记载也。(取材于清代魏禧曾庭闻文集序)赫连氏:在西北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间 披 舆 图 按 其 处 距 长 城 外 河 西 数 十 里 自 分 力 劣 弱 终 身 不 能 至 详 考 其 兴 亡 盛 衰 之 迹 而 庭 闻 乃 竟 以 是 为 家 边 徼 风 土 人 情 叛 服 治 乱 必 有 深 知 其 故 者答案间披舆图/按其处/距长城外河西数十里/自分力劣弱/终身不能至/详考其兴亡盛衰之迹/而庭闻乃竟以是为家/边徼风土(/)人情/叛服(/)治乱/必有深知其故者6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管 宁 华 歆 共 园 中 锄 菜 见 地 有 片 金 管 挥 锄 与 瓦 石 不 异 华 拾 而 掷 去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 管 宁 割 席 分 坐 曰 子 非 吾 友 也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