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5023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泰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0*260)1图6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2西周实施分封时,周王会将原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让他们跟随诸侯到封国担任官职。这一做法()A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B推广了先进的政治制度C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D打破了地方的血缘政治3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

2、,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4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5分封制从本质上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以看出,比

3、起殷商松散的联盟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天子与诸侯形成官僚政治体制C依据血缘来分享权力D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形式6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7西周初年,成王年幼继位,以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共同辅政;西周中期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这样的辅政机构;西周晚期出现了总理两寮及公族事务的冢宰,这是类似于宰相的重要辅政大臣。这说明()A王权权威提

4、高B官僚政治萌发C宗族等级严格D周王权威削弱8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9春秋时期,晋文公创立六卿制,掌管晋国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晋国六卿制()A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

5、B为晋国分裂埋下的隐患C是西周分封制度的延续D是秦朝九卿制度的基础10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吏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俸禄大多为实物,以石、钟等单位计算。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C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滞缓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废除11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A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C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12

6、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 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13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14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A强

7、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均衡了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15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这种变化说明汉朝()A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16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A人情大于法制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17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

8、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河渠书载:“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以上史籍记载的两大水利工程()A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B都是春秋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C沟通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D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18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19唐

9、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20唐初,依选举令规定:若在职官员及其家属“亲自执工商,家传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做官凭证),即以庶人例”。这一规定反映唐初()A官员不顾禁令纷纷从事商业活动B维持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C商人的经济地位远高于一般平民D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被打破21汉代赵过发

10、明了代田法。先在田上挖深宽皆为一尺的甽(沟),甽旁堆土成高广各一尺的垄,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幼苗出土后,除草时再把苗旁的垄土逐次锄下,培植苗根。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做垄。由此可知,这种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B广种薄收C休耕轮作D少种多收22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省份 地点 铁器物种类 四川 绵阳 斧、锸、锛 四川 荥经 铁锄、曲炳刀、削刀 重庆 巫山 铁犁铧、长釺形器、铁削 重庆 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 重庆 云阳 铁削、铁锄 A 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23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24下图是1985年山西省朔县出土的汉代彩绘铜雁鱼灯。采用传统的禽鸟衔鱼的艺术造型。此釭灯由雁衔鱼、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