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4263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历 史 试 卷第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2、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井田制,以

2、儒者自居的王莽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甚至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 B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C井田制适合古代社会 D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B.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C.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D.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4.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5、宋代出现了“交子”。“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

3、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据此可知“交子”A. 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 B. 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 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D. 具有一定“防伪”功能 6、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A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 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有明显发展 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7、“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

4、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8、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货币发展,以唐为界,这之前的“半两”钱、“五铢”钱,以重量为名。从唐高祖颁行“开元通宝”起,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C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D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9、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

5、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C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 D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0、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A. 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C. 货币赋税已取代了实物赋税 D. 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11、中国古代的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豪富的事情,涉及几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迁徙富豪是整顿

6、吏制的主要手段 B. 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C. 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 D. 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12、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说明了A. 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 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C. 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13、以国都为中心向四方辐射是中国古代交通网的主要特点。鸦片战争后,港口与交通的有机联接则成为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主要形态。这一转变主要反映了中国A中央集权的削弱 B传统观念的改变C经济结构的变动 D交通工具的革新14、19世纪,华商以个人

7、名义附股于外商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者十分普遍;19世纪末开始,华商附股外人和官督商办的企业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 D洋务运动的推动15、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16、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

8、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17国家资本企业和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1942年)由上表信息可知A国民政府改善人民的生活以备抗战B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战时期全面萎缩C统制经济政策最大限度保障了战备 D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18. 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开展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民族资

9、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B. 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C. 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D. 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19、1675年,一位西班牙人说:“整个世界在为西班牙工作,让伦敦满意地生产纤维吧;让荷兰满意地生产条纹布吧;让佛罗伦萨满意地生产衣服吧我们的资本会满足它们的。唯一可以证明的是,所有的国家都在为马德里训练熟练工人,而马德里是所有议会的女王,整个世界服侍她,而她无需为任何人服务。”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西班牙A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B最终走向衰落的必然性C已完成了商业革命进程 D控制了世界的商品贸易20恩格斯曾说:“欧洲地理上的发现纯粹为了盈利,因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作出又在气象学、动物学、

10、植物学、生物学(人体的)方面,展示了无数的直到那时还得不到的材料。”恩格斯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直接推动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B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C大大刺激了东西方精神文化的交流 D为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事实依据21、 “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他们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题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题。他们却保持着经纪人的理想。”材料认为荷兰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A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 B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国家C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 D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22、有研究表明,工业化前,英国农民是大众的主体,农民的购买力代表着国民的

11、消费水平。1745年英格兰一位富裕的农民被描写为“享有人生一切舒适”,如下表为英国农民一日三餐统计表。郡早餐午餐晚餐周末1汉普郡牛奶、面包、咸猪肉面包、奶酪、啤酒、马铃薯、白菜、萝卜面包、奶酪增加鲜猪肉2北安普顿郡腌肉、奶酪面包、啤酒、烤肉、布丁腌肉、奶酪加少量啤酒这表明英国A圈地运动并未牺牲农民利益 B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C工业化依靠资本的原始积累 D社会转型依赖农业进步23、对下面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A美国到1870年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B法德第一次和解推动了两国工业的迅速发展C英国工业生产能力在工业革命之后急剧衰退D广阔殖民地是影响

12、英国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24、下表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入概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最高9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等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等最低6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等A垄断现象导致了高收入群体出现 B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C机器生产催生了新的技术行业 D国家干预政策调节着收入分配25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率先通过大规模投资发展出大企业模式的美国和德国更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本密集的技术及其后续的创新,从而保证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A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

13、果最多的国家 B资本集中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C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D大规模的投资必然会推动技术的进步第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大题共3题,满分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

14、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 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的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能自动的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应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因而农民受农业革命的影响并不亚于工匠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