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4072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宁三中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月考(一)历史试题来源:学&科&网Z&X&X&K命题人:五象校区高一备课组审题人:青山校区高一备课组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给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 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所谓“天”就是天理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D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2纵观中国秦以后 2000 多年的历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县以上地 方行政层级往往处

2、于震荡变动之中,这主要是 ( )A历朝军阀混战的结果B皇帝专制与宰相分权博弈结果 C地方各层级博弈结果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博弈结果3军机处产生以后,清朝对日常政务与机密重务的处理有了原则区别,即所谓“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由此可知,清朝() A内阁对军机处起制衡作用B军机处侵夺了内阁权力 C权力机构职责更加明朗化D皇帝行政权力严重削弱4古希腊雕塑家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在公共场所摆放,不用于装饰私人房屋。与雕塑作品一样, 古希腊所有的建筑杰作也都是公共性的,希腊人的私人居所却简陋而朴素。这反映了在古代希 腊( )A公民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B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贵族 C人文主义

3、精神尚处于萌芽时期D民主政治限制了公民个体意识5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 A议会政治、三权分立B责任内阁、联邦制度 C议会政治、参众两院D责任内阁、三权分立61784 年,英国下议院以 208 票对 196 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 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因此,他 采取的措施是 ( )A提交最高法院作出司法审判B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C提交国家元首作出行政决策D带领内阁集体辞职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

4、,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稳定机制。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 相对稳定的统治。这主要是因为()A分权制衡机制的作用B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C共和派力量十分强大D总统仅是形式上的元首8从 1896 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 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 ( )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 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说:“洪秀全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

5、大,倘若他成功了,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 国救民族的。”蒋廷黻所要阐述的观点是()A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B农民阶级承担不起领导革命的重任C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领袖的人格及才干影响革命的成败10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 似于布尔什维克在 1917 年 7 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 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 () 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催生了工农武

6、装割据的理论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11抗战时期,针对日本侵华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援助,毛泽东指出,“应该努力争取一切可能的 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事实,但过高希望则不适宜”。这反映出 () A中共将抗战胜利寄希望于国际援助B中共已成为国际社会援助的首要对象 C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给予最大援助D中共仍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抗战策略121937 年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 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据此可知,淞沪会战() A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

7、段B蕴含了中国抗战的多重战略意图 C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策略D体现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13“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 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 对这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此电报的本质意图是为内战争取有利时机B“建国”打算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这是中共邀请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的电报D“大战”指的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围剿14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

8、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15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 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建立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资产阶级B掌握国家政权 C发展社会生产D消除贫富差距16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 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 破,航路已经开

9、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旨在说明 ( )A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B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D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伟大世界意义17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181954 年 6 月,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 86。6 月至 8 月,逐级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出出席上一

10、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最后选 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226 人。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建立在直接民主基础之上B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C标志着中国迈入社会主义D发扬了政治协商的优点19十届全国人大列入规划的立法项目共 76 件,审议 106 件草案并通过了 100 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废止了 8 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对 59 部法律作出修改;国务院废止了 7 部行政法规, 对 107 件行政法规作出修改。这些举措()A表明法律体系构建任务完成B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卓有成效C推动了立法机构多元化发展D有利于民主法制体系的完善201959 年台湾外交部发文:今后凡对外提

11、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 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A坚持“一个中国”立场B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C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21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B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C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2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B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 C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

12、移到欧洲D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2319471954 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 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 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B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C美苏冷战的兴起与发展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4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 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这表明当时() A

13、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B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C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25右图是联合国基于国民总收入(GN)等数据计算出主要国家在20192021 年应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比例。据图中数据可知() 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丧失B联合国被少数国家控制C国际义务与国家实力有一致性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0 分)来源:Z&xx&k.Com26.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前期与周边国家大多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即“宗藩”关系。鸦片战争前,清政

14、府一 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对外交涉事宜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1844 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1861 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街门,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构造了近代外交机构的雏形。1877 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郭嵩焘就任驻英国大使,迈出了创建使领制度和近代中国向外遣使的第一步。1901 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民国初年,政府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据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转型整理材料二

15、1949 年至 1999 年世界各大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统计示意图来源:学&科&网Z&X&X&K材料三1958 年,戴高乐着力调整法国对外政策。他说:“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 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 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1963 年 10 月,戴高乐授权前总理富 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到中国,代表他同中国商谈两国关系。1964 年 1 月 27 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 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1) 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外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