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2742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溪一中高2020届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反映的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对表中内容的解读有

2、误的一项是职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共产党132912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0327029A 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政权的领导核心B 政府组成实行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C 体现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执政与参政关系D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会议开始政协性质有了变化。“政协性质有了变化”的原因在于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C 第一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3.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下列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A 封建政权结束 B 国际地位的变化 C 国家领土的变化 D 国

3、家性质的变化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 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 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5.一届全国人大19541958年二届全国人大19591963年三届全国人大1964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19751977年五届全国人大19781982年54115上表是历届全国人大任期时间及召

4、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各项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 第一届全国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 第二届全国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C 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D 第五届全国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6.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A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B 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

5、期性和艰巨性C 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D 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影响村干部的选任7.1958年7月,台湾当局利用美国进攻黎巴嫩的机会叫嚣“反攻大陆”。7月18日晚,毛泽东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8月底,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并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见当时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中共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 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势力开始猖獗A B C D 8.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

6、孤立政策。当年英国就首先承认了新中国,并且在1954年中英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到1964年法国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些表明A 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并未真正形成 B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断遭受挫折C 英法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各国接受9.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A 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 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C

7、 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D 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10.1951年6月美国时代周刊首次为西方人介绍周恩来,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他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时代周刊如此介绍周恩来说明A 当时中美处于全面对抗 B 美国颠覆了新中国政权C 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 D 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亚洲11.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A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华采

8、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B 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C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 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12.结合19722010年中美关系趋势图,指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充满曲折C 70年代以后,中美合作是主流 D 世纪之交,中美曾断绝外交关系13.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

9、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B 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等开展合作的新特点C 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D 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14.下图是英国政治家维克多薇兹笔下的一幅关于中苏关系的作品。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手持镰刀,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手持铁锤,正在进行激烈的“乒乓球”比赛。对这幅作品的解读错误的是A 反映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 两国领导人政见的不同C 双方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 D 中苏实行“乒乓外交”15.原新华社国际部记者高梁在炎黄春秋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

10、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A 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B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C 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16.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 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

1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该报告A 以“冷战思维”看待国际关系 B 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C 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D 明确指出了“两分世界”的概念17.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两件事,其分别为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A 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C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 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18.乔治凯南说:“

12、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战争方式 B “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C 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 D 马歇尔计划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19.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A A B B C C D D20.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

13、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B 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C 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D 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21.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A 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 B 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C 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 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22.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是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中共十四大之后 D改革开放初期23.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五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贯彻落实了家庭联产责任制24.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