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1762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口市琼山侨中2019届高三月考5历史试卷第卷命题人:董燕 审题人:谢小莉、黄慧琳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 强化了周王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制度”是指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项

2、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的西周分封制不符,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强调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而是强调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结合分封制的影响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纷繁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

3、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A. 吏治渐趋清廉化B. 部门间关系更融洽C. 官员日趋专业化D. 中央集权显著加强【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隋唐时期中书门下由过去管理事务到专门管理政务性工作,说明封建社会的官员官职逐渐专业化,C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官职转变,并不能说明官吏清廉化,A错误;材料论述官员职责变化,没有说明部门之间的联系,B错误;材料中是加强君主权力,不是中央集权显著,D错误。3.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中肯在A. 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B. 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C

4、. 肯定了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D. 肯定了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自“ 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 ” 可判断,这一制度是科举制 。 科举制使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与到政权中来 ,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选官制度不仅仅包括科举制,而世官制与察举制存在严重不足,排除A;材料是通过比较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而肯定科举制,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排除D。4.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在阿提卡地区颁布法典,刻在16块白色旋转木板上,史称阿提卡法典,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

5、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这一法典A. 基本满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B.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C.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的成熟【答案】B【解析】由材料“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可以得出,所述为梭伦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分配的信息,A不正确;C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作用;D是伯利克利改革的作用。5.登特列夫认为:“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成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他的意思是罗马法A. 演变

6、为成文法是历史的进步B. 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C.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D. 体现基本正义和理性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正义、公平、理性等自然法的精神具有普遍性,影响广泛深远,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成文法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法并未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是正确的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6.1763年4月,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发表匿名文章,谴责国王乔治三世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专横行为。乔治三世下令逮捕威尔克斯。被少数贵族控制的下议院迎合国王旨意,不顾议员享有逮捕豁免权的规定,宣布

7、取消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在1768年议会选举中,威尔克斯再次当选为议会代表,下议院蛮不讲理地拒绝承认他的议员资格。这一事件的发展表明A. 议会选举改革成为当务之急B. 国王执政的合法地位受质疑C. 下议院权力呈日益扩大趋势D. 民主和专制的斗争依然存在【答案】D【解析】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国王和议员之间的斗争,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下,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依然存在,民主政治还不够完善,D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议会选举的不完善,而是议员和国王之间的斗争,A不正确;材料所述国王行为存在着不合法,B不正确;从材料叙述看,不能得出下院权力扩大,C不正确。7.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

8、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所淘汰。该观点表明英国A.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 B. 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C. 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 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应该是君主立宪制制度,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政治制度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而是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A项错误。材

9、料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没有体现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而是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D项错误。8.约翰亚当斯在讨论美国政体时宣称,“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看看一个如此具有民众性的政府能否维护自身。如果它能够做到,那就有理由期望获得某种雅典式民主的所有平等、所有自由和其他一切美好的果实,而避免它的一切忘恩负义、言词轻浮、社会动乱和派别纷争现象”。约翰亚当斯对美国政体的评价是A. 优越于雅典式民主制度B. 与雅典式民主的区别在于技术手段C. 继承了雅典式民主制度D. 彻底否定了雅典式民主制度【答案】A【解析】由材料“获得某种雅典式民主的所

10、有平等、所有自由和其他一切美好的果实,而避免它的一切忘恩负义、言词轻浮、社会动乱和派别纷争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和美国民主有本质区别,可知继承了雅典的某些理念而不是制度,故D项错误。传承优点避免缺点,故美国政体优越于雅典式民主制度,A项正确。美国民主与雅典民主的区别在于实质不同,故B项错误。“获得某种雅典式民主的所有平等、所有自由和其他一切美好的果实,”指的是获取民主理念而不是民主制度,故C项错误。点睛:通过阅读材料,找出对雅典文明肯定的部分和否定的部分,通过“看看一个如此具有民众性的政府能否维护自身”判断其作者对美国的政治文明持肯定态度,从而得出美国政治制度优越于雅典式民主制度。对

11、于两种政治制度,一定要分清两种不同民主的形式和本质。形式虽有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9.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材料所述为中英之间的战争,美法俄没有直接卷入战争之中,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是英法联合入侵;C是中日之间的战争;D涉及到美法俄等国。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强侵华的相关知识,解

12、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的理解和掌握。10.晚清某官员在奏折中论及一场战争时指出,“往岁英法犯阕,不过赔千余万两,添设通商口岸二三处而已,未闻割地以求成也,今倭一海岛小国,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国将何以为国?”这场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由材料“今倭一海岛小国,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国将何以为国?”可知输给东洋岛国,赔款,割地,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与其他战争无关,故选C。11

13、.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A. 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 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 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 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答案】D【解析】由材料“向孟子问政”“向孟子征求意见”“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可知,齐国统治者对士阶层采取宽容政策,也说明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士阶层社会地位较高,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齐宣王之前的学术氛围,也就无法体现由“严”到“松”的过程,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齐宣王与孟子政见的不同,无法体现孟子思想在齐国是否受到排斥,故B项错误;

14、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齐国统治阶级对士阶层的政策,不能推出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故C项错误。点睛:“向孟子问政”“向孟子征求意见”“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士”阶层的社会地位。12.苏格拉底主张,凡是被自己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A. 物质生活B. 科学精神C. 自由权利D. 理性价值【答案】D【解析】材料“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反映了苏格拉底的理性判断的主张,故D正确;苏格拉底并未强调物质生活,故A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科学

15、精神,故B错误;材料重点并不是主张自由权利,故C错误。故选D。13.“时代词汇”是记录社会前行的路标。“自强、自立、自存、自治、竞存、适存、进化、进步等,有些人的姓名或字号中大量出现适之、竞存、演存、演生”等词汇。这批新词汇开始广为流行的时代最有可能是A. 太平天国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维新变法时期D. 国民革命时期【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时期,严复翻译天演论,用西方进化论思想进行变法,出现适之、竟存、演存、演生等词汇,C正确;A、B和D时期没有出现类似词汇,排除。14.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 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B. 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C.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 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前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说明以为西方国家落后,而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说明认识到西方国家的进步性,故选A;B中“摆脱了”D中“实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