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0969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1. 如图所示,甲物质表示某种胞外物质,丙物质表示乙细胞接受甲物质影响后大量分泌或释放的某种物质。下列依次对甲物质、乙细胞的例举,合理的是A. 淀粉酶、甲状腺细胞 B. 兴奋性递质、中间神经元C. 胰高血糖素、肌肉细胞 D. 抗原、效应B细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得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兴奋性递质使得中间神经元兴奋,而中间神经元又释放兴奋性递质;B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使得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但不能作用于肌肉细胞;C错误。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能分泌特异性的抗体;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

2、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2.2008全球粮食危机使很多国家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从生态原理出发,改变国民的饮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食物问题。假如某国家的国民食物中三分之一来自植物,三分之二来自植食动物,改为三分之一来自植食动物,三分之二来自植物,那么现在最多还可以多养活多少人口(按能量的最高传递率计算)()A. 82% B. 57%C. 47% D. 35%【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主要是理解能量流动规律、掌握能量流动计算技巧,属于能力层次的考查。【详解】假设该国国民按原来的食物结构可获得的能量为N,那么N/3直接来自于植

3、物,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需要直接消耗植物的能量为N/320%=5/3N;2N/3通过植食性动物来自于植物,则需要消耗植物的能量是2N/320%20%=50N/3,所以共需要消耗植物能量为55N/3。假设该国国民现在的食物结构可获得的能量为M,按2M/3直接来自于植物、20%的能量传递效率,需要直接消耗植物的能量有 2M/320%=10M/3;M/3通过植食性动物来自于植物,则需要消耗植物的能量是M/320%20%=25M/3,所以共需要消耗植物能量为35M/3。在植物量相同的情况下,55N/3=35M/3,M/N=1.57,所以能多养活57%的人口,选B。【点睛】解题关键:植物的量不变,不

4、同的食物结构人获得的能量不同;题中提供的是人的食物来源的比例,所以从高营养级到低营养级计算。3.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拍摄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显微照片是构建了细胞的物理模型B. 模型只能对生物问题进行定性描述,而不能进行定量描述C.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共同点都认为蛋白质在脂质两侧均匀分布D. “J”型曲线和“S”型曲线是对种群数量增长构建的一种数学模型【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模型,主要考查对模型的概念的理解和生物膜的结构、种群数量的增长等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详解】拍摄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显微照片是实物的影像,不是模型,A错误.模型既能对生

5、物问题进行定性描述,也能进行定量描述,B错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蛋白质在脂质两侧分布是不均匀的,C错误. “J”型曲线和“S”型曲线是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函数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是数学模型,D正确.【点睛】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知对象所作的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既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可以借助于具体的形象化的手段,也可通过抽象的形式。4.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

6、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D.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项正确;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B项正确;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反馈调节,C项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也是一种胺类激素,激素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项错误。5.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

7、是()A. 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 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 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 不同种群出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种群中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数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特征的关系,考查基本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详解】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正确.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B正确.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口数量(种群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受到社会因素制约,C正

8、确.不同种群出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种群中处于生殖年龄个体的相对数量和性别比例不同,D错误.【点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这些特征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但是,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变化还与观念、政策等诸多社会因素有关。6.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 取样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取样B. 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C. 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D. 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取样计数前要轻轻振

9、荡几次后再取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A错误;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B正确;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培养液,C错误;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如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体内生长素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生长素在燕麦幼苗体内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 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 燕麦幼苗的不同部位对同样浓度的生长素可能有不一样的反应D. 在图示的胚芽鞘和

10、根中,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产生、分布、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详解】据图可知,生长素在燕麦幼苗体不同部位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茎尖和根尖等生长旺盛的部位,A正确.图中没有生长素作用与浓度关系的实验结果,因此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部位对同样浓度的生长素可能有不一样的反应,C正确.生长素在胚芽鞘和根中都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D正确.【点睛】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器官的种类和细胞

11、的成熟程度有关,不同部位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可能不同。8.地球上的三个碳库为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 表示CO2经甲、乙、丙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进入大气C. 过程表示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D. 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主要考查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结合图示理解知识构建知识网的能力。【详解】二氧化碳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从生产者获取有机物,分解者

12、以动植物遗体、残落物等形式获取有机物,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归还无机环境,据此判断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A正确.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CO2由此进入大气,B正确.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C正确.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搭建的渠道中流动,D错误.【点睛】碳循环的知识要点: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进入无机环境;碳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流动,在生物之间以有机物形式进行流动。9.人体内的杀伤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的识

13、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人体内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Te和Th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B. Te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与清除功能C. Te和Th中编码CD8的基因均正常表达,发挥免疫功能D. 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答案】C【解析】Te和Th均属于免疫细胞,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A正确;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与清除功能,B正确;糖蛋白CD8位于Te细胞膜表面,而Th细胞膜表面没有CD8

14、,因此Te中编码CD8的基因正常表达并发挥免疫功能,但Th中编码CD8的基因没有表达,C错误;人体内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说明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D正确。10. 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 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 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 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而没有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云杉林的复生过程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

15、群落中的种子和繁殖体,以及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都会影响此过程。所以C选项正确。11.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A. 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B. 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C. 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D. 与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目一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促进未受粉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只改变植物的表现型,不影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组成,所以无子番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有子番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即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样,B正确,A、C错误。受精极核比正常体细胞多一半染色体,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2.二氧化碳是调节人体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下面列举了因动脉血中CO2含量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中不正确的是()A. 形成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B. 呼吸中枢的活动加强C. 呼吸运动(肺换气)加深加快D. 血液中的CO2被迅速排净【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稳态的调节,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