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西省陵川一中、高平一中、阳城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0957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山西省陵川一中、高平一中、阳城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版】山西省陵川一中、高平一中、阳城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版】山西省陵川一中、高平一中、阳城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版】山西省陵川一中、高平一中、阳城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版】山西省陵川一中、高平一中、阳城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山西省陵川一中、高平一中、阳城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山西省陵川一中、高平一中、阳城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上学期高二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30个,每小题15分,共45分)1.学者许倬云认为,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有歌颂“三代”的观念。其怀古之情,美化了西周开国时文、武、周公呈现的普世意识及道德观念,遂将三代认作一贯的统绪,代表美好的过去。对此合理的理解是孔子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中C. 是为了说明西周代商的合法性D. 影射了春秋时时势不宁的现实【答案】D【解析】孔子歌颂“三代”的观念,提倡西周初期的普世意识及道德观念,这从侧面反映了孔子对社会动荡现实的不满,渴望美好的过去,故D项正确;孔子的主张和文化交流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孔

2、子思想的渊源,故B项错误;材料和西周代商无关,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孔子为什么要歌颂“三代”,为什么提倡西周初期的普世意识及道德观念。任何思想都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因此,孔子的主张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现实的不满。2.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表明A. 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B. 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C. 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D. 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了孔子对管仲的两种评价,孔子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是从性格气度、勤俭节约方面来

3、讲的,而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对管仲大加赞扬是从儒家的“仁”教化角度上来评判的,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子贡向孔子求教,儒家学派出现分化是在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时期,故B项错误;孔子和子贡同为儒家学派人物,故C项错误;“管仲所为”包含很广,既可以是人格魅力,也可以是行为。材料既反映了管仲的功绩,也反映了管仲的不足,故D项错误。点睛:注意理解“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的意思。这句话直接翻译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结合当时背景,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表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3.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

4、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主要反映了A.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 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中C. 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 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答案】B【解析】A项是对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内容的分析,不是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可知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之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材料中注重的是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不是其政治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儒家思想对国家统一的作用,故D项错误。4.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

5、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A. 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B. 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C. 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D. 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答案】B【解析】A属于法家的主张,故排除;C中的“追求平等”属于墨家的主张,但墨家不维护地主利益,故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D属于儒家思想主张,故排除;儒、墨、道、法四家学说都有关于治理国家的主张,也都希望实现自己阶层的人生理想,故B属于其共同之处。5.著名思想家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

6、朱熹的孔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A. 使儒学和皇权更加充满宗教色彩B. 得到了当朝统治者推崇C. 提出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的主张D. 进一步稳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他开启了儒家宗教化的进程,故A项不符合朱熹,故错误;朱熹的思想在南宋以后才成为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理论,朱熹的“理欲二分”、“以理制欲”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开始确立儒学的封建正统地位,朱熹的思想巩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

7、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6.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依据材料中东汉时期“尊儒成风”,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可知这反映了从东汉到魏晋时期对儒学态度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之中,社会动荡不安,

8、士人对儒学思想开始产生了怀疑。这说明了时代的变迁影响着价值观念的选择。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决定”一词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并没有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选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佛道思想对儒学地位的冲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阅读宋代已知书籍插图及版画一览表(局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书名刊刻时间备注三朝宝训皇祐元年书成,御府刻本彩绘书籍卤簿图元丰末重印绘图精美,镂板于禁中宸画仁宗朝仁宗自绘,曾镂版印刷古列女传嘉定七年列女人物画专集耕织图绍兴年间本草动植物插图梅花喜神谱嘉熙年间刻印,景定年间重新刻印梅花画册A. 它反映出

9、两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和推广B. 插图艺术在宋朝主流文学小说应用普遍C. 书籍插图及版画有助于提高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D. 插图艺术开始运用到各大类型的书籍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宋代书籍配有插图及版画,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故C正确;根据“御府刻本”“重新刻印”可知是雕版印刷,A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宋代部分书籍插图及版画,无法体现插图艺术在宋朝主流文学小说应用普遍,排除B;表格信息只是反映了宋代部分书籍插图及版画,无法体现插图艺术开始运用到各大类型的书籍中,排除D。8.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元朝开科取士共16次,录取进士1100多人,其中蒙古族有300多

10、人,而蒙古族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一共是10000多人。这表明元朝的科举考试A. 促进了元朝政治制度迅速转型B. 体现元朝时已经实现公平公正C. 折射出元曲繁荣出现的原因之一D. 反映元朝实现了国内民族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元朝的科举制度明显倾向于蒙古人,这种不公平的科举考试,使汉族文人感到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 合称为元曲,促进元曲繁荣,故C正确;元朝的科举考试对政治制度迅速转型影响不大,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元朝科举制倾向于蒙古人,不公平公正,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元朝科举制倾向于蒙古人,“国内民族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D。【点

11、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录取进士1100多人,其中蒙古族有300多人,而蒙古族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一共是10000多人”,联系所学元朝元曲兴起繁荣的原因分析解答。9.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A.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 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 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D. 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答案】D【解析】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统治面临着困难,为此要进行儒学理论的重构,D正确;A是魏晋时期;B中平民化不

12、符合事实;C中神秘化是汉代。10.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重建儒学信仰目标初步实现B.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C. 战乱与动荡社会环境的需求D. 佛道二教自我改造【答案】A【解析】北宋时期对佛道二教的批判比南宋时期要激烈得多,这说明北宋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削弱,而南宋时期儒学信仰的重建已经基本实现,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C、D选项不是主要原因。11.朱熹“无极而太极”的观点吸收了道家以“无”为本和“无中生有”的思想。他把太极解释为总天地万物之理,又只是一个实理,这就将儒学传统中的纲常伦理,

13、以“理”这一最高范畴的普通形式上升为宇宙本体,从而取代了董仲舒儒学中“天”的地位。由此可知,朱的学说A. 弥补了儒学思想缺乏思辨的弱点B.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C. 完全否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D. 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将儒学传统中的纲常伦理,以理这一最高范畴的普通形式上升为宇宙本体,从而取代了董仲舒儒学中天的地位”可知,朱熹的学说弥补了儒学思想缺乏思辨的弱点,发展了儒家思想,故A正确;朱熹的学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错误;朱熹发展了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完全否定了”表述错误,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2.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

14、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奉为当然。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材料表明A. 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到重视B. 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到质疑C. 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D. 追求物欲的观念在民间盛行【答案】B【解析】据材料“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传统儒家“父为子纲”的家族宗法观念的批判,主张父子财产界限分明,故B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父子财产关系的问题,不是保护私有财产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故 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追求物欲的观念,故D选项错误。故选B。13.有清朝康乾“

15、扬州画派”的画作里、郑燮的竹石具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李鲜的鹤担负着“唤起人间为善心”的重任,黄慎笔下的鬼则是一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神情。由此可知,他们的绘画A. 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精神B. 已经失去了文人画特质C. 强烈批判了现实的黑暗D. 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任尔东西南北风”“担负着唤起人间为善心的重任”“有钱能使鬼推磨”可知,他们的绘画具有反映社会现实和勇于担当社会重任的责任感,体现经世致用的精神,A正确;文人画强调意境,他们的绘画体现了各自的思想和情趣,符合文人画特点,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是风俗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14.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 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 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答案】D【解析】从材料“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