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0929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二年级模拟题(一)生物试题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D中混悬着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正常情况下,ABD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血浆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详解】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可

2、以存在于B中,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错误;D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因此D中混悬着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正确;正常情况下,ABD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体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掌握各体液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体液的名称;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许多无机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Na不参与B. K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C.

3、 Fe2在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运载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 过量摄入钠盐,将会导致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1、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分,减少尿量的排出,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Na+和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其中90%来自于和Na+和CL-,A错误;Na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4、的主要原因,B错误;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过量摄入钠盐,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内环境的渗透压,血红蛋白的功能、水平衡调节和神经调节等知识,属于中档题3.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引起胰腺的分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 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不通过神经中枢直接到达胰腺C. 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D. 上述调节机制可以保证胰腺及时分泌,利

5、于食物的消化【答案】D【解析】【分析】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详解】A. 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错误;B.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要通过神经中枢才能到达胰腺,B错误;C. 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胰腺细胞,C错误;D. 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的调节,也受体液的调节,上述调节机制可以保证胰腺的及时分泌,利于食物的消

6、化,D正确。4.如图为一个反射弧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刺激N点引起的肌肉收缩属于反射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 刺激图中N点,电流表的指针会向不同方向偏转2次D. 传出神经元N的神经末梢加上其支配的肌肉称为效应器【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电流计处,M点的兴奋可以传导给N点,N点的兴奋不能传导给M点【详解】刺激 N 点引起的肌肉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B错误;由于突触处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刺激图中N点,电流表的指针只偏转1次,C错误;传出神经元N的神经末梢加上其支配的肌肉称为效应器,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下图表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ad表示化学物质,EK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肝细胞和肌细胞都有激素c的受体B. 据图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有a、c和葡萄糖C. F、J传递物质a、d的途径分别是传出神经和体液D. 可以是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过程K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过程【答案】A【解析】【

8、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的主要激素,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具有拮抗作用。胰岛素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详解】c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c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但肌细胞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A错误;据图可知,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有a神经递质、c胰高血糖素和葡萄糖,B正确;过程F是神经调节,传递物质a神经递质的载体是

9、传出神经,过程J是激素调节,传递物质d胰岛素的载体是体液,C正确;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此时可以是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者非糖物质,过程K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血糖消耗,D正确。【点睛】对于血糖调节过程的识记及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6.阿狄森氏病是由肾上腺皮质组织被破坏所引起的疾病,患者体内因缺乏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而引起相应的低血糖和血钠降低等症状。进一步研究发现,从该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出肾上腺组织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病患者较正常人的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的能力强B. 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调节具有拮抗作用C. 适当补充高盐食品和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可缓解阿狄森

10、氏病D. 阿狄森氏病与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的发病机理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和内环境稳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详解】阿狄森氏病具有血钠降低的症状,说明该病患者较正常人的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的能力弱,A错误;根据提供信息分析可知,糖皮质激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因此与胰高血糖素表现为协同作用,B错误;阿狄森氏病患者具有低血糖和血钠降低等症状,因此补充高盐食品和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可缓解阿狄森氏病,C正确;阿狄森氏病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可破坏自身的肾上腺组织,攻击正常的组织,故属于自身免疫病,而皮肤荨麻疹属

11、于过敏反应,D错误7.HIV侵入人体后会与T细胞相结合,是由于T细胞及一些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利用CCR5拮抗剂来控制HIV患者体内的HIV对T细胞的感染B. 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可能是因为HIV是一种致癌因子C. 捐赠者甲感染HIV后,体内既产生了体液免疫,也产生了细胞免疫D. 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

12、染B细胞,因为B细胞的CCR5基因没有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1、HIV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 2、紧扣题干信息“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答题【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利用CCR5拮抗剂可以阻止HIV与T细胞表面的CCR5结合,进而控制HIV患者体内的HIV对T细胞的感染,A正确;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可能是因为HIV是一种致癌因子,B正确;捐赠者(甲)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因此HIV不会侵入其T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免疫,C错误;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编码CCR

13、5的基因没有表达,不会产生CCR5的特殊蛋白质,D正确。【点睛】本题以艾滋病的治疗为背景,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免疫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HIV的致病原理,能紧扣题干信息“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会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cd过程中,该神经纤维要消耗ATPB. 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侧主动转运到侧C. a点时膜电位的维持,与K+从细胞膜侧协助扩散

14、到侧有关D. c点后,该刺激部位两侧的神经纤维上都能产生局部电流【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由于上有糖蛋白,所以为细胞膜外侧,为细胞膜内侧图2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mV,此时Na+内流,c表示动作电位,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cd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需要Na-K泵将Na+泵出细胞,同时将K+泵入细胞,该过程中神经纤维要消耗ATP,A正确;bc过程中,Na+的通道打开,Na+内流,所以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侧

15、到侧,但Na+是顺浓度梯度内流的,不是主动运输方式,而属于被动运输,B错误;根据糖蛋白的位置可推知为细胞膜外侧,则为细胞膜内侧。a点时,细胞膜处于静息电位状态,K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移动,即K+外流,C正确;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所以c点后,该刺激部位两侧的神经纤维上都能产生局部电流,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a、b、d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 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C. 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D. c、d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所以图中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浆细胞【详解】由图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