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东省德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0725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山东省德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解析版】山东省德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解析版】山东省德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解析版】山东省德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解析版】山东省德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山东省德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山东省德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物试题1.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血红蛋白淋巴因子DNA聚合酶神经递质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能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详解】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符合题意;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到细胞外发挥功能的免疫活性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不符合题意;DNA聚合酶细胞内发挥功能的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符合题意;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成分,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

2、: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植物细胞特有的物质不是人体内环境的成分。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 D. 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

3、胞生存的内环境,据此答题。【详解】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C错误;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

4、 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内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D. 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都容易引起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内

5、可能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C正确;血浆渗透压增大,血浆会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组织液减少,不会造成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某止痛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阻断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下列对其机理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药物阻断了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前被分解C. 药物作用导致神经递质不能正常释放D. 药物与神经

6、递质的受体结合【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详解】止痛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阻断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再回收抑制,即通过突触前膜上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贮存于囊泡,回收的方式是胞吞;A错误;还可以通过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前被分解;药物作用导致神经递质不能正常释放;药

7、物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等方式实现,故BC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B. 兴奋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C.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必然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答案】A【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

8、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A正确;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即由兴奋部位向非兴奋部位传导,B错误;突触小体

9、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型和抑制型,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缺氧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 一个神经元就能够完成某种刺激引起的反射C. 内环境中Na、 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D. 体内不少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

10、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方式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缺氧时释放的能量减少,因而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A正确;最简单的反射是膝跳反射,其都是由两个神经元组成,故一个神经元不能够完成某种刺激引起的反射,B错误;内环境中Na、 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C正确;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故选B

11、。7.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 脑和脊髓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C. 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答案】D【解析】【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12、脊髓,A正确;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低级中枢的调节受高级中枢的调控,B正确;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位于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属于高级神经活动,C正确;大脑皮层没有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它们都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人脑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大脑的高级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下列有关血糖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可抑制糖类的消化吸收B.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C. 胰高血糖素增加可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调节血糖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血糖调节的中

13、枢是下丘脑,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但不能抑制糖类的消化吸收,A错误;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由于胰高血糖素分泌多时,身体血糖浓度已经升高,所以不但不抑制,反而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C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拮抗调节血糖平衡,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

14、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加深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的作用等的理解与记忆。9.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使血糖浓度 降低,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一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图中的结构均不相同B. 与注射相比,口服葡萄糖会使体内胰岛素水平更高C. GIP能促进葡萄糖进人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D. 通过注射胰岛素可治疗因结构受损导致的糖尿病【答案】D【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

15、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运至细胞膜,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2、分析题图: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图中结构是细胞膜上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据此答题。【详解】图中是细胞膜上和不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故的结构均不相同,A正确;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原因是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B正确;进食后,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C正确;结构受损,注射的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不能降低血糖浓度,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0.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均可影响激素的分泌D.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