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竞培中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0708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竞培中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析版】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竞培中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析版】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竞培中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析版】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竞培中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析版】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竞培中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竞培中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竞培中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竞培中心竞一年级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1.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A. 分封制B. 王位世袭制C. 宗法制D. 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时间“周朝”可以排除C、D两项,“部落政治”明显是地方管理,故选A项。B是夏朝政治特点,排除。2.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他指的制度是指A. 秦朝的御史大夫制B. 唐代的三省制C. 明代的内阁制D. 清代

2、的军机处制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御史大夫不是丞相,无相名,也无相职、相权,排除A;唐代的三省制其长官是宰相,不符合材料“无相名”的说法, B错误;明代废宰相,以殿阁大学士来为皇帝备顾问,因此其“无相名”,后来并可以参机务,又“实有相职”,但不能统帅六部百司,实无“相权”,这是内阁,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清代的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不符合题意,排除D。3.汉初郡国并行制度与元朝时期的行省制度的主要相同点是A. 是地方行政制度B. 都分封了皇族监督地方官员C.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D. 都起到了巩固统一国家的作用【答案】A【解析】汉初郡国并行制度与元朝时期的行省制

3、度都是地方行政制度,A正确;行省制度没有分封,B错误;郡国并行制度不能加强中央集权,C错误;郡国并行制度没有起到巩固统一国家的作用,D错误。4.宋朝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元丰改制后,御史台的职责是:“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谏官的职责是:“凡朝政阙失,大臣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这反映了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是A. 御史与谏官事权分明B. 谏官的谏诤由大臣转向皇帝C.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 出现了“台谏合一”的态势【答案】D【解析】根据御史台的职责“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谏官的职责“凡朝政阙失皆得谏正”可以看出御史台和谏官的职责有想通的地方,

4、出现了“台谏合一”的态势,故D正确,A错误;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错误。5.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 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B.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 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第二次历史巨

5、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意在强调五四运动新旧交替的作用,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其它选项均不能揭示材料的主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6.下列是对共产党民主革命奋斗历程进行概括性的一组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B. 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日出东方C. 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进京赶考D. 日出东方-灯塔指引力挽狂澜星火燎原进京赶考【答案】A【解析】日出东方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星火燎原

6、是指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力挽狂澜是指红军长征中的遵义会议,灯塔指引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延安领导军民坚持抗战,进京赶考是指新中国成立前由西柏坡去北平。因此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排序不正确,排除BCD项。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诗所描绘的战役是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战役是渡江战役,故D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于东北,淮海战役发生在淮河流域,平津战役发生在华北,三者均不符合材料中的“钟山”“大

7、江”等信息,故ABC错误。8.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 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B. 国民革命红军长征渡江战役C. 抗日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D. 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反映的是秋收起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因此答案选D。9. 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

8、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 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 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C. 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D.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是指抗战结束到全面内战爆发这个阶段。这个时期,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就是重庆谈判。而重庆谈判的实质就是,国民党希望继续专制独裁为内战作准备,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之间的斗争。由于,国民党根本无心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因此,所谓的“商讨建国大计”、“改组国民政府”都是虚假的。所以答案选择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的背景10.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主要的政治

9、任务是A. 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 推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C.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D. 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制定了扶蒋的政策,蒋介石企图发动反人民的内战。此时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成为中共最主要的政治任务,故C项正确;中共参加重庆谈判、召开政协会议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进行的努力,故AD项错误;推行土地改革是经济任务,故B项错误。【点睛】“主要政治任务”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11.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山东的一次著名战役,该战役A. 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 粉碎了

10、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 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D. 是战略决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B项正确;1946年人民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故A项错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故C项错误;1948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是国共战略决战,故D项错误。12.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

11、,这一时期()A. 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B. 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C. 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D. 美苏争霸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红军长征是北上而不是南下,C、D两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节节败退,被迫退守西南,故B项符合题意。13.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

12、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A. 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B. 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 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强调了人民战争和民工支前的极端重要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景,主观上受到了解放全中国的鼓舞,客观上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所以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14.“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合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千里跃进大别山)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 国民革命时期B. 长征时

13、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中原,刘邓大军”可知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事,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它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故本题选择D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15.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一大”对“党的要求不切实际”,到“二大”时才“循序渐进,有张有驰”“循序渐进”是指A. 制定了党的最高革命纲领B. 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C. 制定了两步走的革命纲领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

14、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二大”时才“循序渐进”中共“一大”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这在当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因此中共“二大”确定了党的最高革命纲领和最低纲领,即制定了两步走的革命纲领,故C项正确。A项说法片面,故排除。B项是一大的内容,故排除。D项是中共三大的内容,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诞生16.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的数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B. 淮海、平津、辽沈战役C. 平津、淮海、辽沈战役D. 辽沈、平津、淮海战役【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47.2万余人、

15、淮海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55.5万人、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故B项正确,ACD错误。17.1949年4月,从“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的标语中,从报刊传来的国内形势中,国民党代表看到解放区和国统区的鲜明对照,思想感情逐渐变化。这反映出A. 国民党日益转向国内和平B. 国民党受解放区影响而求和C. 解放战争检验了人心向背D. 国民党代表受到人民热烈欢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国民党军事上的惨败,其经济、政治也陷入全面危机;国民党代表思想感情逐渐变化主要是因为解放战争检验了人心向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反对派企图利用和谈,欺骗全国人民,阻止人民解放军向江南进军,争取军事上的喘息时间,以便重整旗鼓,伺机反攻,排除AB。材料没有体现国民党代表受到人民热烈欢迎,而是强调解放战争检验了人心向背,排除D。18.解决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A. 遵义会议B. 中共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