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0501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版】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版】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版】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版】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遂宁市高中2018级第一学期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满分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

2、期,诸侯争霸。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在葵丘会盟诸侯,并订立盟约第一条指出:“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其目的是A. 提倡一夫一妻制B. 维护宗法制传统C. 企图取代周天子D. 规范诸侯的行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无以妾为妻”表明在妻妾严格划分,说明其目的是要恢复严格的等级,而严格的等级关系是宗法制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一夫一妻制,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维护宗法制度,没有体现出对周天子的态度和诸侯行为的规范,故C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无以妾为妻”。2.学者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初,取周秦之制而兼用”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这种“体制”A. 是

3、对秦制的否定B. 巩固了汉政权的统治C. 暂时适应了时代要求D. 是指“推恩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取周秦之制而兼用”可知,西汉初年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巩固了汉朝初年的统治,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进行了分封,故A项排除;分封制不符合时代要求,故C项错误;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郡国并行制的弊端而采取的政策,故D项排除。【点睛】“取周秦之制而兼用”是解题的关键。3.资治通鉴唐记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说明了A. 唐朝矛盾错综复杂难以决断B. 政治制度弊端严重决策艰难C. 决策程序过于死板制约皇权D. 权力部门

4、相互掣肘效率较低【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体现了各部门之间过度牵制导致效率低下,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下议事制度的弊端,不能反映出唐朝矛盾复杂,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决策的艰难,故B项排除;三省的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故C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4.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答案】C【解析】【详解】表中四段材料并不能说明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5、故A项错误;材料“遣御史监三辅郡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也不能说明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故B项错误;四段材料都反映了秦汉时派官对地方监察,说明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也不能表明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表格内容,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四段材料的共同信息,排除表述过于片面的或史实错误的选项,即可从“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的角度得出正确答案。5.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A. 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 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C. 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D.

6、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可知,科举制选拔标准的公平公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门阀势力,故D项正确;钱穆提及科举制的选拔标准和原则,未提及对君主集权的作用,故A项错误;德行和学识成为科举的主要依据,但并未体现出思想文化的控制,故B项错误;德行和学识只是官员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故C项错误。6.摘抄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后摘抄的两句话“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摘自元史百官志“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世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

7、隆宗门外后名军机处。”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所述两个对应机构A. 起初都是中央临时的派出机构B. 后者皆为中央常设行政机构C. 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D. 都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后名军机处”可知,两段材料分别对应的是行省和军机处;从材料“有征伐之役”“用兵西北”中可以看出两者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故C项正确;A项是只符合元朝的行省,排除;军机处不是中央的常设机构,故B项排除;D项符合军机处,排除。7.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

8、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A. 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B. 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C. 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D. 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会审制度,该制度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领事裁判权有关,是一种畸形的审判制度,标志了中国司法主权的进一步沦丧,因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故B选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司法主权的进一步沦丧,说明了中国司法受到了严重的践踏,并不是

9、走向近代化,故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畸形的审判制度,与列强在中国取得的领事裁判权有关,实质是对中国司法的践踏,并不能体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故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领事裁判权,体现了列强对中国司法的严重践踏,导致了中国司法主权的逐步丧失,并不属于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故D选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联系所学近代西方国家获得的领事裁判权分析解答。8.遂宁某学生在参观学校的百年中国主题活动中看到一句名言:“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

10、正。”该学生对此作了如下理解: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需要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你认为理解合理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将其他国家视为“蛮夷”,故正确;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对华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逼签多份不平等条约,故错误,正确;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西方列强为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和前一个“不公正”没有因果关系,故错误;所以答案选C。9.1895

11、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拒签条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A. 2处B. 3处C. 4处D. 5处【答案】C【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惨败的时间是1895年,康有为等人联络的不是官员是举人,上书时候的皇帝是光绪帝,康有为主张进行维新变法,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有四处错误,选择C项正确。10.近代某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该条约A

12、. 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B. 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 通过该条约割占了香港九龙司一处D.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反映出战争包括陆地战场和海上战场,因此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故B项正确;A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点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是解题的重要信息。1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下列对相关史料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3、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可知英国人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夺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以援例享有,这样就使各国侵略者结成共同的侵华伙伴关系,故A项排除;根据“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可知英国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的确立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司法的重要手段,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B项排除;根据材料“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可知这出自马关条约,日本人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历史解释错误,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惩办伤害诸国国家

14、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可知这出自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反帝,意味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排除。12.美国记者伊斯雷尔爱发斯坦指出,“对日本人来说,上海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和日本以前的全部政策的必然结果,当威胁和政治压力未能使他们控制华北时,他们便动武了”。据此可知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加速了“上海事件”的爆发日本借发动“上海事件”打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上海事件”的爆发使蒋介石抗日态度更坚决“上海事件”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上海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和日本以前的全部政策的必然结果,当威胁和政治压力未能使他们控制华北时,他们便动武了”并结合所

15、学知识可知,日本借发动“上海事件”打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但“上海事件”的爆发使蒋介石抗日态度更坚决,故正确;第二次国共合作是1937年9月形成的,故排除;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排除;所以答案选B。【点睛】关键信息是“上海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和日本以前的全部政策的必然结果,当威胁和政治压力未能使他们控制华北时,他们便动武了”。13.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是阶级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是民族矛盾,由此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