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四川省资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0497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四川省资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解析版】四川省资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解析版】四川省资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解析版】四川省资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解析版】四川省资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四川省资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四川省资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资阳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19.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一、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列德而尚贤

2、,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以上思想反映的诉求应属战国时期A. 贵族阶层B. 地主阶级C. 游士阶层D. 小生产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依次体现出了“节用”“尚贤”“节藏”等信息,而这些都反应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属于墨家的代表思想,故D选项正确;A选项贵族阶层在人才选拔上主张世袭而非“尚贤”,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新兴的地主阶级主张变法图强,代表思想是法家思想,而材料中并未体现法家思想故B选项错误;游士在战国多指战国时期以政治投机为主的士人群体,其思想主要是辅佐君王,而非代表平民利益,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

3、错误。2.“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也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精神支柱;它与“君权神授”共同构成古代天命哲学的基础,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A. 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B. “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C. 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D. 统治者借神学思想稳定政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早在君主专制出现之前的商朝就出现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情景,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灾异示警”是限制滥用君权的一种手段,言谏制度本质仍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故B选项错误;“灾异示警”是言谏制度的精神支柱,并非言谏制度起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言谏

4、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而“君权神授”是神化君权维护统治,故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3.他,理学的集大成者,还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在阐述理与气的关系时,他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他是A. 董仲舒B. 朱熹C. 周敦颐D. 张载【答案】B【解析】【详解】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而理学产生于宋朝,故A选项错误;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且材料中的理气论符合朱熹的思想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故B选项正确;C选项的周敦颐和D选项的张载都是理学的先驱,并非理学集大成者,故C选项和D选项错误。4.中国当代学者陈明2015年在北京创办了原道书院,书院中有对联“尊

5、改良在启蒙救亡外,通经权于即用见体中”。这体现出书院办学A. 宗旨是实现救亡图存B. 目的是恢复传统经权C. 原则是追求经世致用D. 有利于推动社会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根据材料中“尊改良在启蒙救亡外”推知此时的书院已经在启蒙救亡之外,故错误;根据材料中“通经权于即用见体中”可见此时“通经权”的目的在于用,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通经权于即用见体中”可见此时“通经权”的目的在于“致用”,推知学院的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尊改良是其原则而非产生的作用,且此时的改良多指儒家经学符合现代需要而非社会改革,故D选项错误。5.陆王心学主张:“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下

6、列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言论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美德即知识”C.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D. “人有自主之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心学观点强调了人的重要性,肯定人心是万物的本原,而“人是万物的尺度”也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价值,肯定了人的作用,故A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中的心学并未直接体现美德的作用,以及美德和知识的关系,而“美德即知识”阐述了美德的重要性及与知识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C选项阐述了万物出现一定有它的起源,但并未直接指出起源是人心、理或者是物质,故不符合题意,错误;D选项强调的是人权,而非人心是宇宙的本原,故错误。6.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大多主张反对君主专制,评判儒

7、学,提倡个性。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传统文化已走向没落C. 新的经济因素出现D. 改朝换代的政治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强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而材料却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因此双方并未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故错误;此时的思想家多为批判继承儒学,其本身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故是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而非走向没落,故B选项错误;根源一般从经济的角度寻找,因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故主张反对专制提倡个性,故C选项正确;改朝换代的格局下,儒学却长期居于统治思想,专制制度也不断加强,为此改朝换代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源,故D选

8、项错误。7.阅读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表。明清科技与西方科技出现巨大差异的原因不包括中国西方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51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 科举取士的促进B. 农耕文化的影响C. 科技思想的影响D. 专制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方的科技相比于中国出现了巨大的突破,科举制度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束缚了士人的思想,阻碍了科技

9、的发展而非促进,故A选项不是阻碍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属于正确选项;农耕文明使得中国科技缺乏内在的动力,为此逐渐落后,故B选项错误;中国的文化轻视科技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等思想运动推崇科学进步,故C选项错误;专制文化钳制士人思想,阻碍科技进步,故D选项错误。8.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红尘滚滚,奈何不了一往情深;人欲横流,唯简单笃定不乱一心。”这种揭示“人欲,人性”的文化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它反映了A.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发生转变B. 中国文化内涵多样性C. 民间思想借助文学作品广泛传播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儒家的价值取向在明清时期仍然是社会的

10、主流,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提到了一种新文化的代表,并未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某种思想,但是却无法体现民间思想通过文学作品广泛传播,故C选项错误;清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但是传统的思想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钳制了他们的思想,故市民阶层渴望“人欲,人性”的解放,符合题意故D选项正确。9.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建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其生产不计成本,其管理腐败落后,其技术完全依赖洋人,所产枪支李鸿章自己都不愿购买,反而带头继续购买洋枪洋炮。这说明A. 欧美枪支物美价廉B. 李鸿章崇洋媚外C. 顽固派阻挠洋务运动D. 洋务运

11、动失败有其必然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国洋务企业的腐败而并未体现出欧美枪支的物美价廉,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李鸿章不愿购买的原因是中国企业腐败造成的高价劣质而非崇洋媚外,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洋务企业自身的问题,而非顽固派的阻挠,故C选项错误;D选项,洋务企业仍然充满了旧衙门的腐败气息阻碍了近代化的步伐,这说明不改变封建制度单纯引进西方技术是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的,故D选项正确。10.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

12、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下列人物出现的顺序应该是A. 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B. 陈独秀孙中山曾国藩C. 康有为孙中山曾国藩D. 孙中山康有为曾国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学习西方的顺序应该是从思想到政治再到物质,而A选项中曾国藩代表的是器物蔡元培代表的是新文化运动思想,孙中山代表的辛亥革命制度,不符合材料顺序故错误;B选项陈独秀代表新文化运动学,孙中山代表辛亥革命是制度,曾国藩代表洋务运动是器物,故符合题意正确;C选项,康有为代表维新变法是制度,孙中山代表辛亥革命是制度,曾国藩代表洋务运动是器物,故错误;D选项,孙中山代表辛亥革命是制度,康有为代表维新变法是制度,曾国藩代表洋

13、务运动是器物,不符合题意故错误。11.1902年,梁启超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的思想,他不同于康有为,认识到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却因此而一味否认满汉矛盾;也不同于孙中山等,为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而过分夸大满汉之间的矛盾。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 梁启超的民族思想根源于其忧国忧民的爱国心B. 康有为的民族思想完全服务于其维新变法运动C. 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D. 满清的专制统治是近代民族思想产生的根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时间梁启超先生提出这种“大民族”的背景是辛丑条约的签署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故他主张摒弃国内的民族矛盾而共同御敌,故A

14、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康有为的思想一是认识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二是否定满汉矛盾,推知不仅仅是基于维新变法的需要,也出于反帝的要求故B选项错误;此材料只讲了孙中山的一种民族主义并未讲述其思想的变化,故C选项错误;D选项的表述不准确,梁启超先生的思想就是在民族危机的作用下产生,故D选项错误。12.“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解读史料的基本原则。下列史料解读符合这一观点的是选项史料结论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早期民本思想产生B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产生C谭嗣同说:“誓弑尽天下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维新派反对君主制D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

15、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的民贵君轻标志了中国民本思想的成熟,而中国早期的民本思想体现为敬天保民,故A选项错误;B选项的思想是明末清初的早期民主思想,它与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存在较大的差异,故错误;C选项的谭嗣同的政治主张是君主立宪,为此反对的是君主专制而非反对君主制;D选项体现出了革命党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结论与材料相符合,故正确。13.新文化运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纯学术批判,而是带有强烈色彩和绝对化倾向的社会批判。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B. 传统文化不适应近代化的需要C.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必然要求D. 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尚未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是强烈批判社会和文化,为此推知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近代思想传播,故材料体现的是内因并非外因,A选项错误;B选项的表述不准确,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阻碍近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