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0282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解析版】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解析版】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解析版】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解析版】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淀区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生 物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多细胞动物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绝对稳定 B. 单细胞动物体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C. 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D. 单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完成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分析】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靠单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内环境,经过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共同参与来完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 多细胞动物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 单细胞动物体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 多细胞

2、动物体中,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C正确; D. 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疾病发生 D. 内环境稳态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 内环境的稳态在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下实现

3、,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一般不会被破坏,A错误;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如尿毒症等,C正确; D. 内环境稳态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D正确。3.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b上的传导速度和c处的传递速度相同B. 刺激a,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的过程属于反射C. 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的方向是edcbaD. 处产生的神经递质一定引起处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可知: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是感受器,I

4、表示突触前膜、表示突触后膜。【详解】A. 兴奋在结构c中要经过突触结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而在结构b中都是以电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A错误;B. 刺激a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的过程不属于反射,B错误;C. 据分析可知,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的方向是edcba,C正确;D. 处产生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因此可能引起处兴奋或抑制,D错误。4.人类的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造成的。正常成年人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能控制憋尿和排尿,婴儿或某些大脑受伤的成年人可能出现尿床的现象。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婴儿的排尿行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无关B.

5、 人类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C. 婴儿尿床和大脑受伤后成人尿床的原因类似D. 位于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属于高级神经中枢【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人类的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造成的,而正常成年人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能控制憋尿和排尿”,说明排尿反射受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控制,因此,婴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不能控制排尿,成年人的大脑发育完善,能够控制排尿。【详解】A. 根据题意,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造成,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控制排尿,因此婴儿的排尿行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无关,A正确;B. 人类憋尿的控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

6、此人类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B正确;C. 婴儿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大脑受伤后成人尿床是由于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受损,两者的原因不同,C错误;D. 根据题意,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正确。5.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TRH和TSH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液中TH过量时会抑制TRH和TSH分泌B. TSH是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关键激素C.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TSH水平会降低D. TRH能够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TSH【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

7、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详解】A. 据图可知,血液中TH过量时会抑制TRH和TSH分泌,A正确;B. TSH是促甲状腺激素,靶器官是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C.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反馈作用减弱,TSH增多,C错误;D. 下丘脑分泌的TRH能够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TSH,D正确。6.甲为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的患者,乙为SARS病毒患者,将甲的血清注射到乙体内能起到治疗的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8、 ( )A. 疫苗 B. 毒素 C. 抗原 D. 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SARS病毒感染甲后,会引起甲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甲体内合成相应的抗体,它能特异性的与SARS病毒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将甲的血清注射到乙体内,甲的血清中的抗体就会在乙体内发挥作用,进而起到治疗效果。【详解】据分析可知,感染SARS后,甲体内会产生抗体,因此,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抗体,D正确。7.下列有关吞噬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 B. 吞噬细胞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病原体C. 吞噬细胞膜表面有识别病原体的糖蛋白 D. 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清除某种病原体【答案】D【解

9、析】【分析】吞噬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来的,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将病原体吞噬后形成吞噬泡,与溶酶体膜融合,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水解。【详解】A. 吞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A正确; B. 吞噬细胞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分解病原体,B正确;C. 吞噬细胞能识别多种病原体,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C正确; D. 吞噬细胞能识别多种病原体,其识别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8.下列行为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 )A. 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 B.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C. 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D.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答案】C【解析】【分析】HIV主要存在

10、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但HIV不会通过一般的身体接触或空气途径(如打喷嚏、咳嗽)传播,也不能经昆虫传播,也不会通过食物、握手或马桶座传播。【详解】“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故ABD不正确;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输入含有HIV的血液”会传染艾滋病,C正确。9.关于达尔文父子的植物向光性实验,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组说明单侧光能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增多B. 组说明幼苗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感光有关C. 组说明幼苗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下

11、部有关D. 组说明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下部不在尖端【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图,达尔文父子实验中,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幼苗能够向光弯曲;如果切去苗尖端或用不透明的罩子将苗尖端罩住,幼苗就不会向光弯曲;如果用不透明的薄膜将苗的基部包起来,幼苗照样向光弯曲;由此得出结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他们还注意到,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由此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详解】A. 组无尖端,不能感受光照,达尔文未提出生长素概念,故不能说明单侧光能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增多,A错误;B. 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能感受光照,能说明幼苗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感光有关,B正确;C. 组对比,不能说明幼苗向光弯

12、曲生长与尖端下部有关,C错误;D. 组自变量是尖端下部是否能感受光照,说明幼苗感光部位不在尖端下部,D错误。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的脱落 B. 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休眠C. 乙烯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D. 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答案】A【解析】【分析】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植物生长,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赤霉素能显著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茎秆生长,还能促进种子萌发、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萌发、延迟衰老。【详解】A. 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的脱

13、落,A正确; B. 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B错误;C. 乙烯的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 D. 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11.关于种群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可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 种内斗争激烈的种群更易呈现集群式分布D. 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而年龄组成可

14、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详解】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可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B正确;C. 均匀分布是种内斗争的结果,C错误;D.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D正确。12.下图为某林区乔木、灌木、草本的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曲线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随样方面积逐渐增大,样方中物种数量持续增加B. 若调查区域物种数量太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 调查乔木的物种数应该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D. 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植物和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答案】A【解

15、析】【分析】根据曲线可知,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加,乔木、灌木、草本的物种数都是先增加,达到一定数量后不再变化。【详解】A. 随样方面积逐渐增大,样方中物种数量增加,达到一定数量后不再变化,A错误;B. 据图可知,若调查区域物种数量太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C. 据图可知,调查乔木的物种数应该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C正确;D.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D正确。13.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种群一般呈“S”型增长 B. 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C.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 K值的大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