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700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 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 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 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 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 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 (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6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内容索引,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高考感悟 押题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_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普遍推广,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期。资本家被眼前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也刺激了资本家盲目和无限制生产。 由于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毫无顾忌

2、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市场虚假繁荣。 (3)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基本矛盾,2.表现 (1)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_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2)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激增,“大萧条”时期来临。 3.特点 (1)范围广:从经济范围看,涉及金融、工业、农业、商业各部门;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达四年之久。,股票,(3)破坏性强:整个资本

3、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总额缩减2/3,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2 500亿美元。危机造成的损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严重。 4.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_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2)国际关系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_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_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社会危机,国际市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5.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 (1)措施: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

4、共工程项目。 (2)结果:经济危机更加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图示明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背景 (1)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于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2.内容 (1)经济新政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_。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_,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等,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二、罗斯福新政,美元贬值,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减耕

5、减产,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2)社会保障新政,以工代赈,【教材补缺】 1.政治体制新政 (1)措施: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 (2)作用: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巩固下来并制度化,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得以实现。 2.外交新政 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

6、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5.影响 (1)经济影响: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2)政治影响:缓解了社会危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_。 (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_时期。,法西斯势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选修3)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

7、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链接选修 ,(4)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5)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经过 (1)爆发: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受了沉重打击。 (2)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加强。,(3)转折:194

8、2年到1943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4)结束:1943年,北非战事首先结束;1943年7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3.意义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9、,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认知深化,考点一 “世界末日来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政府

10、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针对练1 (2018青岛模拟)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 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解析 进入20世纪,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 凯恩斯主义在这一时期还

11、未提出和实施,故B项错误; 正是由于自由主义的盛行导致经济缺乏国际规则,才使得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和转移危机的做法,故C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对政治危机的相关描述,故D项错误。,概念解读,考点二 “走出梦魇”罗斯福新政,1.蓝鹰计划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即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 2.“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指校正、补充市场

12、缺陷的活动的总称。,认知深化,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解析 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推动新政的实施,不断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而按照1787年宪法,美国地方各州有一定

13、的自治权,罗斯福的做法与地方各州坚持自己的权力存在矛盾,因此遭到州长的抵制,故选D项。,针对练2 (2018广州一模)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 A.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B.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 C.受到了苏联经济政策的影响 D.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2.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

14、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素养感悟,唯物史观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15、,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这种调整适应了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经济逐渐走出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获取材料信息,材料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年的美麦借款规定:“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45万吨,此项麦价,嗣经结算,共美金9 212 826.56元,作为借款。”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30%以上。两年后,美国财政善后银行公司向国民政府再次贷款5 000万美元,以购买美国的棉花和小麦。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四省,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要求:从材料中找出经济大危机的危害在中国市场的体现及其影响。 信息: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