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699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鸦片战争后,洋货在华严重滞销。1847年,英国政府根据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开关以后,中国政府是忠实履行条约义务的,英国对华贸易不振,既非因为中国对英国货物没有需求,也非因为有其他国家与英国竞争,唯一原因在于中国可以动用的现银被鸦片吸收,从而对于自英国进口的制造品,缺乏支持手段。由此可知,英国政府认为,英国商品在华滞销的主要原因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中国不需要英国的工业品C鸦片泛滥导致购买力下降D中国政府暗中引导百姓进行抵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唯一原因在于中国可以动用

2、的现银被鸦片吸收,从而对于自英国进口的制造品,缺乏支付手段”可知,英国商品在华滞销的主要原因在于购买力不足,故C项正确。2湖南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清朝一度出现督抚专权的局面。该现象反映了()A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B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C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D曾国藩守旧亦维新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晚清的地方势力一度比较强大,晚清中央集权弱化,故A项正确;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后,故B项错误;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是在袁世凯死后,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曾国藩的思想,故D项错误。3(2019衡阳十校高考调研)剑桥中国晚清史

3、中写道:“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甲午)战争爆发时,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有优势。”此观点主要是依据()A清政府得到了西方国家大力支持 B清政府已经完成了军事近代化C西方国家反对日本发动对华战争 D洋务运动造成的中国强大假象解析:选D。甲午战争发生时,西方国家持观望态度,并未大力支持清政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创建新式军队与海军舰队,开始军事近代化,未并完成军事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经济与军事的近代化,造成中国强大的假象,因而出现材料中看法,故D项正确。4(2019河南六市高三联考)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

4、,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这说明()A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C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D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解析:选C。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的移民政策的变化:由禁止到鼓励、政府主导、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特别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来侵略的影响,“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说法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符合题意,故C项正

5、确;“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5(2019四川五校联考)下面为晚清派驻使臣情况表(部分)。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外交()国家设馆时间派驻使臣情况英国1877年1月1878年兼使法国,1880年兼使法国与俄国,1884年只兼使俄国德国1877年11月1881年兼使意大利、奥匈和荷兰,1884年增兼使法国,1885年增兼使比利时日本1877年12月专使美国1878年9月兼使西班牙和秘鲁A.艰难开启近代转型B半殖民地色彩明显C重视睦邻友好关系D华夷观念没有改变解析:选A。由表格中的晚清派驻使臣情况可知,派驻各国的使臣大多是兼使,说明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艰难性,故A项正确。6(201

6、9衡阳高三联考)葛剑雄认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但他同时又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这说明“太平军制度”()A削弱了国家在社会经济中的权力 B旨在利用分配制度消灭经济竞争C废除小农经济难以制止私产膨胀 D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解析:选D。太平天国按人口分配土地,依然发展小农经济,并没有废除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推行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超越了农民的认识水平,不符合农民的私有观念,因而“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因而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故D项正确。7(2019日照高

7、三校际联考)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慈禧太后在上谕中说:“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指辛丑之变)。”上谕表明清政府()A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B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主动推进改革C推行新政旨在应对空前的政治危机D实行政策调整以平息民主革命浪潮解析:选C。根据材料和史实不难得知,清王朝的改革是面对空前严重统治危机的无奈和必须之举而非进行理性反思的结果,故A项错误;清王朝的改革属于被动的自救之举而非主动之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可知,清王朝推行的新政是旨在应对空前的政治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民主革命浪潮的提及,故D项错误。8(2019绵阳高三诊

8、断性考试)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 宣称 “强国强种,唯教育者之功”。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这主要反映了()A回应时代挑战的有意探索 B民主革命促进民众素质提高C国人已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D教育近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解析:选A。从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呼吁“教育救国”到五四运动前后“教育救国”成为时尚,反映了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对时代挑战的探索,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主要是使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并不意味着民众的素质的提高,故B项错误;“教育救国”不能说明国人已经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教育近代化的问题,故D项错误。9(2019新

9、课标全国卷高考押题卷)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这说明长征()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B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C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革命主力解析:选C。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随着国内外局势的不断变化会有缓和,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不会消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长征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但不能说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故B项错误,C项正确;“为中国革命保存了

10、革命主力”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干国共合作抗日的主旨,故D项错误。10(2019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测试)蒋廷黻曾在1931年发表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对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与琦善代表的抵抗派与妥协派发表了与当时多数学者不同的观点。此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知识界对抵抗、妥协究竟孰利孰弊的争论。此争论在当时主要是针对()A国民政府围剿井冈山根据地红军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C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停中日矛盾D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消极抵抗政策解析:选D。国民政府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开始于1930年,故A项错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B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停中日矛盾结论

11、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此争论在当时主要是针对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消极抵抗政策,故D项正确。11(2019龙岩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的时长、意志和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时间国力装备中国军队损失日占区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结果甲午中日战争9个月中国稍优相当海军几乎全军覆灭;陆军1020万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国家统一;某些地区民间出现反清活动战败投降14年抗战14年日本占优,悬殊日本占优,悬殊原有空军几乎拼光;海军全军覆没;陆军牺牲、失踪约400万人大半中国由分裂到统一;同仇敌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胜利A经济实力B民族意识

12、C政府领导 D国际援助解析:选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经济实力优于日本,但却出现失败的结果,抗日战争中国实力落后于日本却获得胜利,故经济实力不是导致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出现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淡薄,而抗日战争时出现全民族抗战,故主要原因是民族意识,故B项正确;两次战争中都有政府坚持抵抗,故政府领导不是导致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时中国虽有获得国际援助,但不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2(2019咸阳模拟)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3、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选D。这两种梦想是实现民族独立,实现各阶级平等,人民当家作主,解放战争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且人民翻身做主人,因此解放战争时期离这两个目标最近,故D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淮南、淮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19世

14、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5、材料二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1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12分)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内忧外患”“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并结合所学得出;第二小问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