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 第8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695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X 页数:80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 第8讲 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 第8讲 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 第8讲 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 第8讲 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 第8讲 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 第8讲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 第8讲 (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内容索引,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高考感悟 押题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宋代 (1)宋代设 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

2、相职权。 (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 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 (1)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中书门下,枢密使,(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 (1)措施 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 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文官,通判,藩镇割据,2.

3、元朝:行省制度 (1)措施 地方设 ,长官由朝廷任命。 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 管理。 (2)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的开端。,行中书省,宣慰司,省制,【图示解史】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 。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 。,高转筒车,江浙地区,(二)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

4、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纺织业 (1)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写画中的写实风格。 (2)元朝: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黄道婆,(三)商业的繁荣 1.表现 (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2.“市”发展 (1)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 的直接监管。 (2)城郊和乡村的“ ”更加普遍。 (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4)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5、交子,大都,官府,草市,3.对外贸易 (1)两宋 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2)元朝: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泉州,【归纳总结】 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以四大商业名镇为代表的商业市镇出现。,王安石变法(选修1) 1.背景: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2.内容 (1)经济上富国之法 均输法: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物资。 市易法:限制

6、了豪商大贾控制和操纵市场。 青苗法:青黄不接时,政府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 募役法(免役)法:纳钱代役。, 链接选修 ,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方田均税法:重新清丈土地,按肥瘠收取赋税。 (2)军事上强兵之法 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 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 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 设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3)政治上取士之法 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 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撰注教材。,3.作用 (1)积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农业生产发展,使财政收入增加,改善“积贫”的局面。 使军队

7、战斗力增强,改善了“积弱”的局面。 (2)局限性 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变法的实行过于激进。,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概念解读,考点一 宋元时期的政治,1.官职差遣体制 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所谓“差遣”,也称职事官(事务次官),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例如,名义上宰相是中书令、门下侍中,但那仅仅是“官”,掌握相权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这些“差遣”。如此,皇权得到加强

8、,但也出现严重的冗官现象,冗费增多,且效率低下。,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官、职、差遣的划分使得权力分散,便于皇帝掌控,故选C项。,针对练1 (2018滨州模拟)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局面。这反映了 A.官僚体系的成熟 B.科举制度的完善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行政效率的提高,2.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1)郡县制是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诞生于春秋战国,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

9、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 (2)行省制是元朝开创的以省统领多级地方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认知深化,1.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的不同,北宋的二府三司制,(1)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确立的中央行政制度。它注重行政程序,把处理一件政事分成若干阶段,由各个层级的不同部门来依次处理,具体来说是: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及下属六部执行。 (2)二府三司制是北宋的中央行政制度。它注重具体的行政事务,由不同的机构处理不同的事情。“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负

10、责行政和军政,三司负责财政。,2.为什么说行省制度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1)机构和官员设置有玄机,从制度设计层面防割据。元代的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中央通过行省对全国实行分区统治。 (2)分权更集权。中央赋予行省更多的权力,但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例如: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对行省官员进行监督,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地方区划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线或历史传统等

11、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但极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样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从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环境,中央比较容易控制。,素养感悟,家国情怀行省制度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 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解读,考点二 宋元时期的经济,1.租佃关系 (1)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

12、佃制。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形成于战国时期,宋代,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2)在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虽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自主权。租佃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北宋租佃关系下,地主与佃农之间依据契约关系进行农业生产,体现的是规范租佃关系,故选D。,针对练2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

13、凭契照为之定夺”。其目的是 A.保护佃农利益 B.增加政府收入 C.维护地主特权 D.规范租佃关系,2.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认知深化,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 城市兴盛,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

14、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中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是对外贸易税收。,(2)原因 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较快发展。 宋王朝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 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 若干民族政权的并立,整个中国的不统一给各国贸易创造了空间。,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

15、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一 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然成风。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科举制度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信息:_ _,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大批知识分子入仕,文官队伍壮大;,出现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国事”的局面。,材料二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要求: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信息:_ _,从表格信息看出,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北宋时期南方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人数逐渐增多,客观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对教育文化的影响,实质说明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而变化。,运用材料论证问题,材料 行省制度的创行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省的名称一直沿用到当代。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